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择业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择业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ID:21362836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1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择业观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1页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择业观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2页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择业观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3页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择业观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4页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择业观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择业观研究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择业观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农科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树立一个怎样的择业观,一直是农业院校关注的焦点。主要以研究大学生择业观的理论基础——职业匹配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地位获得理论为基础,然后结合农科院校的专业特点,以研究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生;择业观  :G47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3)09-0264-02  一、概念的界定  (一)大学择业观  对于大学生择业观的直接性定义。孙国徽这样说道,择业观是指人们对于择业理性、择业动机、择业标准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自己在社会中的职业定位,是世界观、

2、价值观、人生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体现。黄发有认为,择业观可以概括为择业意识、择业意向、择业态度、择业标准四个方面,是对择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处理择业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指导思想。  对于大学生择业观的限定性定义。晏开利、杨广德这样提到,大学生择业观是毕业生对选择职业的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集中表现,它与毕业生的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毕业生个人价值观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得出:首先,择业观与价值观联系紧密,可以说择业观主要是人们对职业的一种价值反映和初步判断,是价值观中的一种;其次,择业观是择业主体对于选择什么职业、为什么选择这

3、项职业、如何实现职业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主要是围绕职业来展开的;再次,从内涵上说,择业观与就业观类似,但择业观更能体现择业者对职业选择的主动性、独立性、积极性。  (二)农业院校  以学科门类分类的代表性学者是武书连等教授,他们从学科覆盖的维度将高校分为综合大学、理工院校、林业院校、农业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医药院校、政法院校、财经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等13类。  (三)农科大学生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目录中,农科包含了八个学科,分别为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兽医学、畜牧学、林学、水产学。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设立的工学、理

4、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大类中涉及农业其他“种、养、加、产、供、销”等产业链的学科货专业(如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公共管理中的土地资源管理等),也经常归为农科。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学生所学科目专业术语农学门类的本专科学生,通常被我们归为农科大学生。  二、相关理论基础  有关研究大学生择业观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理性选择理论、职业匹配理论、地位获得理论等。  有关理性选择理论,科尔曼在其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中有提到。他主要指出了:“一个行动发生的可能性是行动者所期望从多种可能的行动结果中获得的功利性函数,行动者的这种行动所追求的是价值或利益的最

5、大化。”其基本理论主要于以整体论方法为主的功利主义、新古典经济学、博弈理论和社会学的交换理论等。把这些基本理论具体运用到分析大学生就业观这一方面,其根本的动因就在于大学生对就业时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当前特定社会大背景下面对就业,大学生将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理性选择,并且获得自己的职业地位。  帕森斯认为职业选择有三大要素和条件,他在其“职业——人”匹配理论中提到:第一是应该明确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第二是应该明确地认识和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第三即是保持以上两个条件的平衡。

6、该理论告诉我们要清醒地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职业的相互适应。根据这一理论,需要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同时也要了解社会需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应当以此理论为基点,理性地引导大学生,便于他们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美国社会学家PeterM.Blau和O.Duncan二人共同出版了一本书——《美国职业结构》,在该书中他们提出了众所周知的地位获得模型,对于个人的出身背景、教育程度与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二人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并指出个人摘要:农科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树立一个怎样的择业观,一直是农业院校关注的焦点。主要以研究大学生择业观的理论基

7、础——职业匹配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地位获得理论为基础,然后结合农科院校的专业特点,以研究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生;择业观  :G47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3)09-0264-02  一、概念的界定  (一)大学择业观  对于大学生择业观的直接性定义。孙国徽这样说道,择业观是指人们对于择业理性、择业动机、择业标准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自己在社会中的职业定位,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