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

田汉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

ID:21367602

大小:7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21

田汉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_第1页
田汉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_第2页
田汉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_第3页
田汉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_第4页
田汉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田汉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田汉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田汉的旧体诗词创作从“现代”向“當代”转型过程中的诗学流变问题。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乱时期,田汉的旧体诗词创作直接承续了近现代南社的诗歌传统,且受到宋元和明清易代之际遗民诗的熏染,饱含了强烈的遗民意识,属于广义的“遗民之诗”,而有别于强调遗民的时间性和现实身份的狭义的“遗民之诗”。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田汉的旧体诗词创作发生了新变,一方面他转向了當时流行的以“仕人之诗”为核心的“新台阁体”诗词的写作,另一方面他在晚年也写了不少保持中国传统士人气节的“士人之诗

2、”。田汉旧体诗词创作中的诗学转型,在中国现當代旧体诗词流变史上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在20世纪中国诗坛,田汉的旧体诗词一直享有盛誉。他的旧体诗词曾得到柳亚子、郭沫若、茅盾、老合、陈毅、邓拓等多位名家的赞赏和钦服。纵观田汉五十年的旧体诗词创作历程,大致可看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20年代,那是田汉旧体诗词创作的草创期,洋溢着浪漫情愫。及至三四十年代,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田汉的旧体诗词创作步入成熟期,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明显增强,诗思和诗艺臻达上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爆发不久诗

3、人罹难,是田汉旧体诗词创作的后期或晚期,这个时期以新变或裂变为特征。田汉第一阶段的旧体诗词以“情诗”见长,如他哀挽亡妻易漱瑜的一组悼亡诗,颇能体现田汉早年过人的诗才。但田汉早期的旧体诗词数量并不多,文学史意义不显著。本文主要从文学史的视野来探讨田汉的旧体诗词创作,着重探究他在中晚期创作中的诗学流变理路。  一  上世纪30年代初,随着“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的接连发生,日寇侵华日益加剧,继东三省沦陷后,广袤的华北地区也逐渐沦落敌手,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代

4、中国伟大的卫国战争——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挽救民族危亡,不當亡国奴,成了三四十年代最雄壮的民族主旋律。田汉1934年作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和《毕业歌》成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诗篇之一。他呼吁中国青年勇敢“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他呐喊“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他的剧本《械斗》(1935)虽然公演后卖座率欠佳,但老友徐悲鸿特地为田汉鼓与呼,他说:“垂死之病夫,偏有强烈之呼吸。消沉之民族里,乃有田汉之呼声,其音猛烈雄壮,闻其节调,當知此人之必不死,此民族之必

5、不亡。”徐悲鸿确实是田汉的知己,他的评价不仅适用于田汉當时的话剧创作,而且更适合于田汉三四十年代的旧体诗词以及歌词的创作。  随着日寇的入侵和抗战烽火渐起,田汉的旧体诗词创作步入了艺术的成熟期。早期浪漫主义的“情诗”或“诗人之诗”不见了,而心忧天下的“士人之诗”在抗战救亡的时代大潮中得到了强化。这种“士人之诗”是一种“猛烈雄壮”的救亡之诗,是一个不愿接受异族奴役的民族的“最后的吼声”。其音悲中带怒,虽有黍离之悲,更有板荡之怒。这种救亡之诗其实是一种广义上的“遗民之诗”。狭义上的“遗民之诗”是指朝代更迭后

6、不与新王朝合作的前朝遗民的诗作。虽然中国历史上早在商代就有“不食周粟”的遗民典范——伯夷和叔齐,但大规模地出现遗民群体并形成所谓“遗民之诗”还是在宋元和明清易代之际。狭义的遗民之诗的概念特别强调遗民的时间性,认为划定遗民“必须结合着时间界限来考虑”,即使是像文天祥这样伟大的“遗民诗人”,由于他在南宋灭亡后仅活了三年就遇害,因而不能當作遗民看待,其诗也不能视为遗民之诗。而广义的遗民之诗的概念在时间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认为在历代面对异族入侵的战乱时期都有可能产生遗民之诗,遗民之诗不仅仅产生在朝代更迭之际。所

7、以,遗民之诗的核心还在于诗或诗中是否含有遗民意识,包括遗民文化、遗民心理和遗民精神,等等。民族气节是遗民意识的核心,挽救民族危亡,反抗异族殖民,拒當亡国奴是遗民意识的外在表现。遗民意识不一定只在民族和国家沦亡之后才产生,毋宁说,遗民意识是一种忧虑或拒绝成为遗民的意识。一个没有遗民意识的诗人,即使生活在新王朝新政权的统治之下,他的诗也不能说是遗民之诗。相反,一个诗人,如果他所属的王朝或国家还没有崩溃,但却已经遭到异族侵略,时刻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而他对这种被异族奴役的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田汉的旧体诗词

8、创作从“现代”向“當代”转型过程中的诗学流变问题。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乱时期,田汉的旧体诗词创作直接承续了近现代南社的诗歌传统,且受到宋元和明清易代之际遗民诗的熏染,饱含了强烈的遗民意识,属于广义的“遗民之诗”,而有别于强调遗民的时间性和现实身份的狭义的“遗民之诗”。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田汉的旧体诗词创作发生了新变,一方面他转向了當时流行的以“仕人之诗”为核心的“新台阁体”诗词的写作,另一方面他在晚年也写了不少保持中国传统士人气节的“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