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李商隐 阅读答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 阅读答案

ID:21367854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夜雨寄北》李商隐 阅读答案_第1页
《夜雨寄北》李商隐 阅读答案_第2页
《夜雨寄北》李商隐 阅读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夜雨寄北》李商隐 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夜雨寄北》李商隐阅读答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

2、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t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4、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甲】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乙】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

3、期的感伤之情。  (2)、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妙在采用了拟人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又写了想象景(未来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的离别的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欢乐的憧憬。  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伤感。  7、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示例:“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

4、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重点词语的赏析能力。对重点词语主要从字面意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涨”是动词,一方面是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自然之景,给人一种动态感。另一方面是,雨天往往会引起人们思家思亲的情感波动,诗中又是连绵的秋雨,难免会勾起诗人的愁思。】  8、诗中运用反衬的写法,来表现诗人孤寂心情的句子是  9、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不符合诗歌本身韵律要求,你认为累赘吗?为什么?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不但不觉得累赘

5、,反而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历采为人们所称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