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ID:21369429

大小:59.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1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2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徐保侠河南省固始县希望中学465200摘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理想的人格目标,领悟人生意义。关键词:语文教育语文教学德育“现代社会注重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实质上是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综合发展,它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即人格,是人的发展的催化剂和激素。”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对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情操等方面加以引导,这也是人格教育的含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格教育应当是德育

2、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完善德育和加强素质教育等角度来看,人格教育理应受到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把语文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滲透结合在一起,德育教育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一、语文教师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古老的师训直到现在仍被世人所认同。语文教师是学生活生生的人格教科书,凭借师生交流和交往中所外化出来的人格魅力自然而然地会对学生产生特殊的人格感召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现代社会注重个人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现代人才需要博学多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专业知识

3、的基础上增加知识含量,如环保、交通、人口、人权等方面的知识。教师授课语文的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单一学科的传授,还应该把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接近生活,从而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信心。二、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语文教育是一种精祌教育,一种生命塑造。语文教育木身就是用‘语言’构筑人的精神世界,构筑人的生命本身。所以,语文教育中,应该更多地将人文精神灌注其中,这也是社会的要求。”1.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内容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领袖人物、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名言警句。像

4、屈原行吟江畔,虽屡遭打击,但爱国之心不改的高尚情操;白求恩不远万里来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救死扶伤,最后献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人格教育的极好素材。这些内容是课文的重点,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入阐述,以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们理想的人格目标。2.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rsquo

5、;是以学生在学〉J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冋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信任他们,使他们在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关照自我、认识社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1)自主学>J,展示个性。语文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就必须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该把课堂吋间还给学生,

6、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和理解作品,在此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潜质。(2)畅所欲言,不拘一格。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词语,在不冋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解释;概括同一课文的段意、中心,可以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围绕同一问题说话,可以发表各不相同其至截然相反的看法。教师就不应该只拘泥于教学参考书上的既定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奋一定合理性,就不应该轻易否定,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1)深入思考,积极创新。阅读,是一个走近和走进文章世界

7、的美妙过程,对文学作品而言,更是一个以“文本”解读“文本”的微妙过程。文学欣赏恰恰是以个性解放、生命意识的张扬为苏追求价值的。一方面,文学欣赏是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体悟与反思;另一方面,文学欣赏也改善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构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及吋肯定学生的一些独辟蹊径但又合乎情理的见解。21世纪的人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自身适应社会发展而使个人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出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之同步,从而使人在增长知识的同吋确立自己的人生0标。参考文献[1】《河南财政税

8、务高等专科学报》.河南参政税务高等专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7卷5期。[2】《河南第一师范学报》.河南师范大学,2003年12月,第3卷第4期[3】《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8卷第6期。[4】《江西教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第7-8期。[5]《江西教育学院学报》.江西教育学院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