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如何应对申论阅读概括题

公务员考试:如何应对申论阅读概括题

ID:21380171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公务员考试:如何应对申论阅读概括题_第1页
公务员考试:如何应对申论阅读概括题_第2页
公务员考试:如何应对申论阅读概括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如何应对申论阅读概括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事考试教育网公务员考试:如何应对申论的阅读概括题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公务员这一职业凭借待遇好、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好等优势,成为当今青年人择业的首选,而公务员凡进必考的制度,使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考试更是令广大考生交焦头烂额。  纵观近几年来的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我们发现,申论考试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贴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材料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注重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也越来越强调个人对行政管理的客观公正的个人见解,针对广大考生的申论考试的阅读概括这一部分,提出以下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 阅读是我们整个申论作答的基础,能否在阅读的过程中搭建起整篇申论材料的逻辑框架,能否通过阅读抓住文章的有效信息,直接决定着我们概括、分析问题,以及写作的得分率,所以阅读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的过程中要带着很强的问题意识,我们这里所说的问题意识包括两方面:第一是抽象的问题意识,也就是社会问题的四大要素:现象或问题、影响、原因、对策,我们每读一段申论材料,捕捉有效信息的同时,要在旁边标示出来,它揭示的是关于主题的的现象或问题、影响、还是原因对策、如果勾画的很清楚,到后面作答的时候就简单多了;第二是具体的问题意识,就是我们后面概括题的具体题目要

3、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具体的问题意识,比如后面要求概括原因,就把关于原因的做重点标示,这样两方面结合起来,阅读就达到效果了。  对于阅读概括,我建议大家按照“三步概括法”来进行阅读概括,非常有效。  第一步:段落标号,勾画有效信息并概括段落大意。  建议大家进行段落标号,按自然段进行标号即可,有利于考生梳理思路;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并概括段落大意呢,我们给大家提供三大原则:首尾句原则、关联词原则、三大主线原则。  首尾句原则,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这一段落的首句或尾句,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有起承转合,段落的首句或尾句对于我们捕捉有效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4、 例如:李教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之后,消费货币必然转向对精神消费的追求。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往往局限于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而精神文化需求通常被压抑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上。2005年浙江的人均GDP为3400美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3000美元门槛”的省份,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就强烈凸显出来,宋城的歌舞精品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层次”的攀升。这是2007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的一段材料,通过首尾句原则,我们很容易捕捉有效信息,揭示的是

5、四大要素的现象,说明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事考试教育网  关联词原则,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关联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尤其是但是或者然且这些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往往后面是对于我们有用的信息。  例如: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

6、的主要诱因了。这是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试题中的一段材料,关联词但是帮助我们捉到有效信息,揭示的是四大要素的对策,说明的是消防队和联防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应对火灾,扩充到整篇材料就说明的是应急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首尾句原则和关联词原则是我们捕捉有效信息的基本原则。  三大主线原则,第一大主线,媒体报道或调查显示,这一大主线有利于我们揭示四大要素中的现象或问题、以及影响;第二大主线,相关人士的看法,有利于我们揭示四大要素,尤其是原因和对策;第三大主线相关方面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有利于我们揭示对策,错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揭

7、示原因,相关方面面临的不良状况有利于我们揭示存在的问题。三大主线原则是我们勾画有效信息最为重要的原则,也是有效的原则。  例如:张处长:应当说,日渐凸显的公众人文素质差距也正成为我们这个GDP上万亿元省份的特殊发展瓶颈。有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为7.5,即每千人中仅有75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达标。尽管我省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从文化方面的指标衡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国平均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的平均数,只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二十八分之一。人均

8、藏书拥有量0.44册,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全省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数位居全国第十位,其中文化馆数量位于全国倒数第十三位。浙江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