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光照亮世界黑夜

文学之光照亮世界黑夜

ID:21380355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文学之光照亮世界黑夜_第1页
文学之光照亮世界黑夜_第2页
文学之光照亮世界黑夜_第3页
文学之光照亮世界黑夜_第4页
文学之光照亮世界黑夜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之光照亮世界黑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学之光照亮世界黑夜:当今,人类处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商品化极度盛行的时代,人日益被物质所“物化”,出现严重的精神危机。只有让遭受“数字时代”、“读图时代”挑战的文学重新承担起“为人生”的使命,转向到人的终极关怀上,才能拯救人类的精神。  关键词:世界黑夜;精神危机;文学之光  :I0-02:A:1005-5312(2010)22-0005-01    18世纪末荷尔德林提出“世界黑夜”,后经海德格尔进一步阐释,他认为20世纪以来,这种黑夜在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强盛的技术已经把人类从地球上脱离开来。面对世界黑夜,海德格尔宣称只有诗歌一个上帝能救渡我们。

2、  一、世界黑夜与当下文学的失落  (一)世界黑夜的由来  世界黑夜最先在西方被知觉。17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哀叹人类丢失了自己的位置上。之后,荷尔德林进一步提出了“世界黑夜”,指出人类已处于信仰、价值意义等的缺失状态。而进入20世纪后,意义消解、信仰缺失等更为严重。由此,“世界黑夜”越来越被关注,成为当今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的重要问题。  (二)世界黑夜的体现  如今,人类社会出现全面的异化:人自身的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人面临精神空虚、道德沦丧、信仰失落的困境。海德格尔说过“这是一个备以贫困的世界”,

3、世界正趋近“夜半”,并且今天仍未走出这样一个时代。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当今人类社会如此的扭曲呢?  (三)世界黑夜的发生阐释  首先,这是一个技术主义的时代,人用技术计算着一切得失,连人也成了某种理性目的的工具,人的生存陷入非本真状态。同时,科技抹杀了上帝的神圣,导致人的信仰失落,人和这个世界变得毫无诗意可言!  其次,商业化把人类社会变成了消费社会、符号时代,琳琅满目的物质刺激着人的视觉,符号控制着人,使人们沉醉于享乐主义的温柔乡里。然而,物质的享用得到满足后,人的心灵却倍感空虚。  最后,文学此刻正遭受着“边缘化”,甚至出现了“文学终结论”的说法。黑

4、格尔1828年曾预言到“就它的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因此,它也已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地位。”  然而,这绝非代表文学的消亡或终结,而是说文学在当今时代遭到冷遇,纯文学的生存空间日趋缩减。“实际上,隐藏在‘艺术终结论’背后的,是西方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处境与遭遇的生命追问。今天的文学主题不是什么上升和下降的问题,而是在新的时代文化语境中走向转型、分化、重组,寻找新的文化定位和确认新的文化身份的问题。”  二、驱除黑夜的探索  (一)多方面尝试  当然,人类在世界的黑夜并非消极承受,人类

5、已经试图从政治、哲学、宗教等方面切入正确的路径。然而,这些求索只是隔靴搔痒,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精神困境。首先,在政治上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商业的扩张压抑了生命的浪漫的幻想,工业技术的发展压抑了人的感性生命。然而,寄托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仍是未来遥远的目标。哲学上,20世纪的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探寻效果不尽人意,陷入玄乎莫测的窘境,揭露问题却难以解决问题。宗教上,尽管助于其发掘信教徒的善行,但自从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后,上帝原本给人的虚无缥缈的感觉就更加的凸显了,“上帝在那里?”始终是无法回答的问题,用这个原本就

6、不确定的上帝想象来作为人来的救赎之路难以长久。  (二)文学之光照亮世界黑夜  1、文学的特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善美是文学创造永恒的价值追求。首先,作为认识活动,文学创作的内在尺度为创造艺术真实,文学要义是真,体现历史理性。其次,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地评价对象,其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最后,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境界呈现为“美”。  2、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多元化的,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词:有用、愉快、可爱、真、善、美,归根结底其最根本的价值和意义是“为人生”。  艺术可以让人的

7、身心情操得到陶冶和熏陶,促进自我人格的发展。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文艺是对人的存在真理的破译,真正的艺术能够照亮人生,把人本源存在的真理彰显给人。李白的诗给人自然洒脱、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站在众生平等、整个宇宙和谐统一的宇宙高度澄明人的心境。文学艺术让人的心灵摆脱欲望的侵蚀,自由自在,追寻本真的存在。  3、文学接受  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着感性直观性、感知与情感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等显性表征,于是我们说人们的审美经验的不同易导致对文学文本有着不同的审美见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不同的审美经验、接受心境、价

8、值认识、阅读爱好等因素都可能造就对文本不同的接受和解读。这给我们的文学转向发展以启示。  4、当今文学如何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