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ID:21382309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_第1页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_第2页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_第3页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_第4页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的传递》教学设计青湖中心小学柴文苏一、教案设计理念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现阶段小学的科学启蒙教育课,承载着我国科技教育的先驱任务。教学中许多科学知识是理论性的,没有实验或演示,学生不容易理解,或由于实验操作难度高,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网络资源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对小学科学教学有很大的作用。而恰好互联网中存有大量数据,包括教学案例、课件、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科学、准确、快速地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解决一系列知识上的问题。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致力研究如何使科学学科教学与互联网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

2、在进行《热的传递》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前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科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内容与前后几课有着很强的联系。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会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后,从“用酒精灯给铁定加热,一会儿铁钉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

3、研究。本课也是后面《加热和冷却》、《吸热和散热》的研究基础和铺垫。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旧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将会认识到热传递(热传导)不一定是线型的,而是由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传递的,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1、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

4、为前提”的重要理念,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3.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2、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3、突破重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实验探究体会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生活中热传递现象。4、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学具:每小组一套实验器材(火柴、铁丝架、酒精灯、猪油或蜡烛、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或茶叶)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同

5、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仪器(酒精灯)里面的液体是酒精,主要我们用它来加热物体,现在我把它点燃,同学们想不想把你们面前的酒精灯点燃?我先来介绍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方法:酒精灯的使用(1)今天我们要用用酒精灯,在探究热传递之前,我们先来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2)练习使用酒精灯:A、学生讲使用酒精灯方法,教师演示使用酒精灯。B、学生分组练习使用酒精灯,教师巡视指导。设计理念:本课中酒精灯的使用是重点,同时学生也是头一回接触它,未免有些陌生,为了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增进他们的兴趣,我把酒精灯说成一个玩具,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点燃,让学生轻松地接收了它,在指导

6、学生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避免危险。二、提出问题手拿住铁钉帽一端加热,感受到什么?(烫手)热是从哪来的呢?(火焰)其实这是一种热传递现象,生活当中有许多热传递现象,现在我们就来探究热在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中是如何传递的?3、揭题并板书:热的传递。设计理念: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现象并不深奥,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贴近学生生活,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三、解决问题 1、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1)我们首先来探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2)学生猜想(3)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用提供的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A、看到有什么现象发生?B、这种现象说明:

7、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4)汇报交流: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5)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热传导现象?(6)小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即:热在固体中靠“传导”的方式来传热的。设计理念: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而我会适时对实验方案提些建议,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增进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心。2、探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1)我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热在固体中靠“传导”方

8、式把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