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

ID:21384444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_第1页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_第2页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_第3页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_第4页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关雎》  《关雎》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关雎》诗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这首诗写男恋女之情。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

2、“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关关[1]雎鸠,在河[2]之洲。窈窕[3]淑女,君子好逑[4].  参差荇菜[5],左右流之[6].窈窕淑女,寤寐求之[7].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8].悠哉悠哉[9],辗转反侧[10].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3].  [1]关关:雎鸠和鸣声。雎鸠:一种水鸟名,即鱼鹰。  [2]河:黄河。洲:水中央的陆地。一二句是诗人就所见以起兴。  [3]窈窕:容貌美好。

3、淑:善,品德贤良。淑女:好姑娘。  [4]君子:《诗经》中贵族男子的通称。好:男女相悦。逑:同“仇”,配偶。“好”“逑”在这里是动词,就是爱慕而希望成为配偶的意思。  [5]参差:不齐。荇菜:生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叶心脏形,浮在水上,可以吃。  [6]流:通“摎”,就是求或者捋取。和下文“采”、“芼”义相近。以上两句言彼女左右采荇。她采荇时的美好姿态使那“君子”时刻不忘,见于梦寐。  [7]睡醒为“寤”,睡着为“寐”。“寤寐”在这里犹言“日夜”。  [8]服:思念。“思”、”服”两字同义。  [9]

4、悠哉悠哉:犹“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10]“辗”就是转。“反”是覆身而卧。“侧”是侧身而卧。“辗转反侧”是说不能安睡。第二、三章写“思服”之苦。  [11]友:亲爱。“友”字古读如“以”,和上文“采”相韵。  [12]芼:“覒”的借字,就是择、拔。“芼之”也就是“流之”、“采之”的意思,因为分章换韵所以变换文字。  [13]乐:娱悦。“友”、“乐”的对象就是那“采”、“芼”之人。最后两章是设想和彼女结婚。琴瑟钟鼓的热闹是结婚时应有的事。  时至今日,大约没有人再相信《毛诗序》所

5、谓“《关雎》,后妃之德也”一类的话了。说《关雎》大约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恐怕不会去事实太远。但《齐》、《鲁》、《韩》三家说此诗,都以为它意存讽刺。这又该作何解释?另外,古人很强调“四始”说,认为把《关雎》列为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有意义的,并非编排上偶然形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说明。  我以为,无论今文学派的《齐》、《鲁》、《韩》三家诗也好,古文学派的《毛诗》也好,他们解诗,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绝大多数“国风”是民歌,把每一首诗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国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诗的本

6、意和后来的引申意混同起来。三家诗看到《关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话,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说诗意是讽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所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而后来的《毛诗》为了同三家诗唱对台戏,于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讲“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于说它不是刺诗而是赞美之辞。如果我们认识到十五国风中确有不少民歌,并排除了断章取义的方式方法,则三家诗也好,《毛诗》也好,他们人为地加给此诗的迷雾都可一扫而空,诗的真面目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至于把《

7、关雎》列为“国风”之始,我以为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来,乃由于它们是能歌唱的乐章而于诗义无涉,故有些讽刺诗或大胆泼辣的爱情诗也没有被统治阶级删除淘汰。我则以为,从《三百篇》的内容看,总还是先把各地的诗歌搜集起来然后为它们配乐,所配之乐,必不能丝毫不关涉诗的内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乐谱去牵合。《关雎》之所以为“风”之始,恐怕同内容仍有关联。由于诗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词句,很适合结婚时歌唱,于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缠绵悱恻、终则喜气洋洋的乐调,而沿用为结婚时的

8、奏鸣曲。盖因恋爱而“寤寐思服”、“展转反侧”乃人之常情,故虽哀而不伤;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淫。这样,自然就把它列为“国风”之首了。直到今日,我们遇到喜庆节日,也还是要唱一些欢快热闹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顺心如意。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同喜庆节日的气氛相适应。如果办喜事时奏哀乐唱悼亡诗,撇开吉利与否的迷信观点不谈,至少产生败兴和杀风景的反效果,总是招人憎厌的。《三百篇》的乐章既为统治阶级所制定,当然要图个吉利,把体现喜庆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