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

试析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

ID:21390393

大小:77.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21

试析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_第1页
试析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_第2页
试析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_第3页
试析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_第4页
试析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提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是法治和德治的内在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作为行使治理权力的主体,首先要从四个方面构建法德合治的体系:既要立法,又要立德;确保民权,倡导公益;权出于法,力以德行;爱民安民,富民教民。:法律;道德;以法治国;以德治国TheMethodsofRulingbyLaoralityistheinherentrequirementofrulingmethods.Itisasystematicengineering.Asthesubjectofexertingrulingpofromthefolloorality,ensurin

2、gdemocracyasprosposingpulicbenefits,thepoorality,lovingandstabilizingthepeopleasenrichingandeducatingthem.Keyorality一、既要立法,又要立德1、立法者要有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使命,立法要引进道德价值标准,德治能行法。作为治国的手段,法律属于制度层面,道德(指主流道德,下同)属于精神层面,但就本源的意义说,道德和法律是一体的。法律是什么?实在就是对道德的最少要求赋予国家强制力的结果,法律的内容和最少道德的内容是重合的,道德就是法律,法律就是道德。人们在行为时,一般不会往

3、区分自己的行为是道德行为还是法律行为,法律和道德终极都要指向行为,由于在评价一个人时,首要地是看其行为而不是其想法。因此国家机关也是道德机关,法律人士也是道德卫士。基于这个命题,首先立法者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应该有个完整的了解和评估,要以尽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追求作为立法的依据,过高和过低地估计社会道德水平的法律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过高的要求会被视为***,过低的要求会被视为纵恶,都不能达到治国的目的。立法者要预见到,所立的法律尽大多数社会成员能否出于自愿而遵守。但是法律也不能过低地估计社会的道德水平,要及时而恰当地肯定道德发展的成果,实际上,可以把法律的发达史,看作道德

4、的发达史,例如,孟子提倡“民为贵”的政治伦理,在君主独裁的时代,历代君王及臣僚不可能有这样高的道德水平,因此古代的法律就不可能把民众利益置于君王利益之上;但是,假如我们今天的法律不能贯彻“民为贵”的理念,就显然落后于道德的发展要求,并且违***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因而这样的法律是不可想象的。再如,反***是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最少要求,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是果断支持的,但是反腐倡廉的法律体系中,没有切实地发挥他们的道德气力,没有落实他们对***行为的监视权和控告权,以至在比较清楚地了解***行为的情况下,他们不会主动劝止,不愿举报,甚至不愿协助调查,久而久之,社会以能贪、敢贪、成贪为

5、荣,以至出现了较多的窝案和串案。因此,法律要及时反映和巩固并借助道德发展的成就。现在法律界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就法律谈法律,重视探究法律条文的逻辑关系,忽视法律和道德及其他社会结构、社会现象的互动关系,这应该引起警觉,防止把法律和法治引向死胡同。具体到立法领域,要正确熟悉法律和道德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把法律大厦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2、道德卫士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道德建设要借助法律手段,法可固德。道德卫士首先应是法律斗士,要以法律的实现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要有自觉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道德卫士对法治的趋向要***远瞩,为法律制定摇旗呐喊,为法律条文作出道德的注脚,把法律条文

6、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和内心信念。要熟悉法律设定的权力义务,不能停留在法律属性和概念的层次,更不能拿着法律的片言只语对法律说三道四。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权威强化道德的权威,坚信法治能厚德。法能厚德,德可明法,但法和德毕竞是二个不同的系统,看不到法和德的冲突的可能性是熟悉上的近视。就二者本身的构成因素来看,法律是一元的,道德是多元的。即使是当今的主流道德,也是多元的,从道德主体之间的关系来看,有夫妇道德、父子道德、公民道德、市场道德、职业道德等等,例如,父慈子爱是父子之间的道德,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公民之间经济交往的道德。现设计一个案例以说明二者的冲突可能性:甲贫病交

7、加,其二十岁的儿子乙救父心切,在得不到其他途径帮助的情况下,盗取了邻居二万元现金,并作好了坐三年牢的预备(事前他查阅了刑法第264条),全部用于甲治病。甲病愈后,在一次洪灾中抢救出了十万元的国家财产。对乙的盗窃行为,法律评价和道德评价就不一样,并且道德评价内部也有矛盾,从父子道德看,乙的行为无可指责,由于尽管甲很可能不赞同乙的行为,但从乙的角度看,只要能拯救甲的生命,就应不惜一切(决不杀人越货),显然对乙的行为无可指责;从公民道德看,乙的行为是不符合道德标准的,由于被盗者对乙和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