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小梁州·秋》阅读答案

《正宫·小梁州·秋》阅读答案

ID:2139767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正宫·小梁州·秋》阅读答案_第1页
《正宫·小梁州·秋》阅读答案_第2页
《正宫·小梁州·秋》阅读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正宫·小梁州·秋》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正宫·小梁州·秋》阅读答案  正宫·小梁州·秋  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1)这支曲子前五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前五句描写了一幅清丽明净的西湖秋光图。西湖上满眼秋光:亭亭的荷花倒影湖中,金黄的菊花傲然绽放;凋谢的枯荷下,藏着鹭鸶;秋风阵阵,送来桂花的馨香。诗人营造的开阔秀美的意境,正是他闲适、开朗心境的写照,表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开阔舒展的胸襟。(描绘画面2分,概括感情2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元代维吾尔

2、族散曲家贯云石的一支散曲,描绘杭州秋色之美。前五句是写西湖,角度是俯视,将西湖之秋景秋色描绘得鲜明而开朗,格调清新而豪放,毫无萧瑟之景、悲凉之态,反映了诗人豪放而开朗的性格特征。在景物选择上,作者摄入镜头的是映水芙蓉、灿烂黄菊、荷底白鹭、澎湃江潮和天边的斜月新雁,画面清新、寥廓,与诗人豪宕的情怀、开阔的胸襟极为合拍。在诗人看来,“秋光”是很明净也是很开朗的,并不一味是萧瑟、苍凉,这正是诗人独具慧眼之处。“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是在泛写之后进一步细描湖边的秋景。诗人观察得很仔细,居然看到了藏在枯荷下的水鸟。枯荷,本来会给人零落颓败之感,但残叶下藏着鹭鸶,这就显得活泼而

3、新鲜了。况且,诗人写枯荷是为了衬托鹭鸶,而不是在伤秋。因为如果是茂密的荷叶,就会看不见躲在荷下的鹭鸶,只有在凋残的枯荷下,鹭鸶才会藏头而露尾。这时,随着阵阵的秋风,又飘来了阵阵桂花的芬芳,诗人嗅着这弥满湖面的馥郁清香,端详着这芙蓉黄菊,枯荷白鹭,纵览这湖面的一派秋光,当然会心醉神迷、心旌摇摇,感到秋景无限美好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这支描写秋景的曲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渲染。菊花黄、荷叶枯、鹭鸶藏、雁成行、飘桂香等都是有秋天特色的景象,渲染秋的清爽明净。②白描。一句一景,抓住特征简笔勾

4、勒。③动静结合。大雁南飞与弯月斜挂,一动一静。④多角度描写,绘形绘色,大雁成行绘形,荷粉菊黄绘色。(描写技巧一点2分,两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应先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概括。首句“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极力渲染,“芙蓉映水”,这是写湖面景色。诗人特意点出芙蓉,既显出秋的特征也显出了西湖的特征。因为西湖多荷,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菊花黄”是写岸上。在作者眼中,粉红的荷花映着清彻的湖水,灿烂的黄菊盛开在湖岸边,这就是“满目秋光”的主要内容。在画面的布局和景物的选择上很有特色,作者再写钱塘江

5、外天边的新雁,运用白描的手法,精致构图,一句一个画面、一种色彩基调,从湖面芙蓉到湖边黄菊,从荷底水鸟到空中桂香;这样由近及远,从低到高分层来写,显得极有层次。小令用极经济的文字,多角度,绘形绘色,描绘了秋日的特有景物,特别是后面两句,作者给山、水、草、叶、花,分别涂上了青、绿、白、红、黄的颜色,把一片秋色点缀得如此鲜明、绮丽,充满生机。“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则是越过江潮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天边,斜月之下,几行新雁披着冷冷的清辉向天的尽头飞去,有动有静,诗人的心被带得很远很远,整个画面也在无限地向前延伸。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