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一切根本

道德是一切根本

ID:21400909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道德是一切根本_第1页
道德是一切根本_第2页
道德是一切根本_第3页
道德是一切根本_第4页
资源描述:

《道德是一切根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是一切的根本道德是一切的根本学习佛法的人,就是开始把种子种到地下去。种子种下后,能不能生出?还要看各种的缘。诸缘具足了,种子就能顺利地出生;假若各方面助缘不圆满,就有可能变成焦芽败种。这也就是看我们发菩提心,种菩提种子时,种得够不够深?坚固不坚固?  要是种得够深而且坚固结实,那么将来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可是若想结菩提果,还要有一段相当的时间,这就要看你用功用得如何?要是用功上路了,开悟证果,成就觉道,这才算是收成。  种子生根发芽、抽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相当的时间培养、灌溉、加肥料。

2、肥料是什么?就是学佛的道德。修行要处处本着道德,以不妨碍道德为根本戒条。  儒教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人的根本,而财仅是一种末梢之物。修道人处处要惜福节约,不浪费金钱物质,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德行,所生出来的枝叶才会茂盛,果实也将累累。如果不加肥料,不用功去培养灌溉,枝芽花果很容易就会枯槁而死,所以修道人,第一戒条就是“注重德行”。  德行先由小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以为小善就不去做,而等着做大善,大善没有那么多。山是一粒一粒微尘积成的,微尘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山

3、;德行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德行山。不违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碍他人就是德行。无论做什么,要以帮助他人为本份。若于利益上、时间上、文化智慧上,或其它种种事情上,对他人有所妨碍,不能利益他人,都是于道德有所违背。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以不违背道德为根本箴规。想要修道,先要培德;没有德行,就不能修道。有人想修道,魔障就来找,这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所以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道德就等于日月,等于天地,也等于人之性命。没有道德就等于人没有性命,没有日月天地一样。什么是道德呢?就是以利益他人

4、为主,以不妨碍他人为宗旨,也就是内心充满仁、义、礼、智、信。  (一)仁:有仁爱的心,就不会杀生。  (二)义:具足一种知识,做什么事都恰到好处,合乎中道,不太过也不会不及,不偏左也不偏右,事事合乎中道。懂义,就不会偷盗;讲义气的人不会偷他人的东西。  (三)礼:礼是一种礼貌、礼节。尚礼节就不会奸淫。偷盗与淫乱都是因为不合乎义礼,是违背常规的现象。  (四)智:有智慧的人就不会乱喝酒,乱吃迷魂药,愚痴的人才会做出种种颠倒的事。  (五)信:有信用就不会打妄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充足圆满了,这就

5、是道,就是德。所以道德是从心中生出,它的根本就在我们的心里头,可是它生出来有种颜色,这种颜色不是青、黄、赤、白、黑,是一种德行之表现,是德行之光泽。所以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有段文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而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有德之人不单单面上有所表现,其背上也洋溢着德光,甚至于在四肢上也能显现出来。这种德相虽然描述不出来,但人人皆能明白。德行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功夫学问,这种德行不能假装的,

6、虚假只会暂时骗人一阵子,不能长久。  修道就是要修真正道德,不妨碍他人,也不怕他人妨碍自己。谁姻爬菑v都接受,逆来顺受;谁对自己不慈悲,或不讲道理,都是自己的善知识。能逆来顺受,对横逆能处之泰然,才见出你忍辱的功夫,不要因别人一句话就动了。有些人的“不动”是无惭无愧,这是不对。你要修的“不动”,是能忍人所不能忍,这才是真功夫,否则还须从头炼起。  道家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道德圆满之表现。这两个名词在某些佛教徒听起来,说是外道。其实什么叫外道?什么叫内道?这个名词并没有什么外内道,这是用来形容

7、某种修行所成就的结果。“三花”就是精、气、神,三者都变成一种光华。“五气”就是仁、义、礼、智、信,五气都圆满,叫五气朝元。  在佛教里,道德圆满了,就获得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缺少哪一样,也无法得到这种境界。所以佛教万德庄严,它能包罗一切宗教,而一切宗教只是佛教的一部分。所以我常将佛教比喻为大学课程,道教或其它高超一点的宗教可以算为中学,世间宗教如儒教等,只是小学课程。  无论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读书人;世界各宗教,也都是宗教人士,所不可以分门别类,到这教就说

8、这教好,到那教就说这教不好,“入者奴之,出者污之”,这是错误的观念。一切宗教都是佛教的一部分,这看法才是对的,因为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外道也是众生之一,也有成佛的机会,为什么要摒彼于门外呢?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有边际,无门户、人我之见。所以我们学佛人的心量要大起来,不要心胸狭窄、小气。  道教里有德行的人,有一种表现,一般凡人都看得出,就是童颜鹤发──头发虽然花白,但其面色有如童子,很润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