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ict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应用目的统计分

网络环境下ict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应用目的统计分

ID:21402035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网络环境下ict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应用目的统计分_第1页
网络环境下ict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应用目的统计分_第2页
网络环境下ict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应用目的统计分_第3页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ict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应用目的统计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环境下ICT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应用目的统计分:G632:A:1674-2117(2014)10-0070-021前言Cuban,Kirkpatrick和Peck(2001)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美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虽然在学校99%以上都能够接触到计算机和X络,但他们在教学中对这些技术使用率却很低[1];Kotrlik等人(2009)在研究中提到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在IT方面的知识要低于平均水平,而社会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既希望教师们使用ICT支持他们的教学活动,又要他们教会学生具

2、备今后进入职场的各种ICT技能。[2]他们在比较新的技术的使用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王全旺,刘光然和詹青龙在(2006)研究中指出,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目的和方式的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3];吴瑾菁(2006)在硕士毕业论文中的研究发现,教师ICT操作属于会应用的阶段,但还不是十分熟练,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还不是很高。[4]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全样本抽样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整理、分析、综合、总结有关资料,通过大量切合本研究主题的资料的筛选,本问卷的设计最终决定参考Filiz和Y

3、asemin(2010)的ICTinVocationalandTechnicalSchools:Teachers’Instructional,ManagerialandPersonaluseMatters[5]的研究,并对该研究中的问卷做部分修改最终形成关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的问卷。数据通过社会科学统计包(SPSS.17.0)来分析,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表达。3问卷数据的收集个案学校共有157名教工,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11~12月)除病、产假及借调教师21位外,共计136位教师参与问卷活动。

4、笔者全样本抽取了136位教师发放问卷,实际回收问卷136份,有效问卷136份第一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发表服务lunin(2010)在研究中的结果为教师们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出于管理目的,其次是个人目的,最后才是教学目的。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在该校的教学过程中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了个人目的之外,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使用,大部分还只局限在为备课、上课、写教案等做准备,而“利用计算机和X络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方面,教师应用得比较少。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20.6%的教师仍然使用黑板沿袭着传统

5、的授课方式。从性别角度出发研究的数据显示,在出于教学目的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方面,从“利用计算机和X络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的角度来看,性别因素在统计学意义上产生了差异T(134)=2.10,P0.05,男性得分略高于女性,从“为上课、备课、写教案做准备”方面来看性别因素在统计学意义上也产生了差异T(134)=2.93,P0.05,男性得分略高于女性。而吴瑾菁在调查研究的报告中发现,在性别方面,男性ICT能力倾向略高于女性。而在其他项目方面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使用在统计学意义上性别因素并没有产生明显差异。

6、而从年龄角度出发研究的数据显示,从“个人目的”、“管理目的”、“教学目的”三个方面的数据统计来看第一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发表服务lun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2001,38(4):813-834.JournalofTechnologyEducation,2009,21(1):44~59.[3]王全旺,刘光然,詹青龙.我国高级技工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5):30-31.[4]吴瑾菁.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园X应用现状调查及改进建议[D]

7、.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