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ID:21426802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汤晓云江丙省安福县华泰实验学校343200初中语文课具有丰富的情感,很强的德育价值。通过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在“如沐春风”中受到情感道德的熏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也正体现了语文课标的精神,也实现了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道德教育,关键在于挖掘出教材的“情感”因素及“道德”因素。那么如何完成这个过程呢。第一,多情的导语设计。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便是丰富多彩的导语。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讲解就是文章真挚感情的再现。那么,导语便是感情再现前的酝酿。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真实

2、的体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简洁、明快、新鲜、多情的语言,尽快引学生入境,怎能不激起学生心中的浪花呢?这个过程虽然短暂,但教师应更精心设计,或引起悬念,或拨动琴弦,或无疑处设疑……也用这些方法激起学生好奇的涟漪,荡起想象的浪花,使学生很快进入研究思考问题的境界。这种导语的效果犹如“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一枝红杏”,让学生在内容展现中感到生机勃勃的“春天”。从心理上讲,学生每学一篇课文,都要产生一种新鲜好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觉悟,精心设计开场白,以便使整个教学过程左右逢源,水到渠成。比如:学习诗歌《登高》时,我这样入题: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

3、节前后,在夔州,讼江边上,秋风凛冽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有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瞒珊,跃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他疾病缠身,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右臂偏枯耳半聋”了。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走到生命的晚秋。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这位老人是谁呢?它的感慨是什么呢?学生在老师的描述中展开想象,在凄凉的语言中感受杜甫的一生的艰难。这样未读诗歌先冇情

4、。不仅教学要求很容易完成,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进行了德育教育。第二,精彩的画面导入。语文课本,绝大多数以文字做为传情达意的媒介,它囊括的内容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涉及的范围极广,而我们的学生从八九岁开始,每天坐在教室里,奋的没有时间,有的没有精力,有的没冇条件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精彩,基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当一篇陌生的文章放在他们的面前,就象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人一样,想让他立刻产生亲近感,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总是让学生感觉与文章有一定的距离,或是吋间距离,或是吋代距离,或是情感距离,或是体验距离……而学生又没有太多的吋间来消除这些距离。有了距离,在理解上就了有难

5、度,那么教师如果想达到情感德育的渗透,那也就难上加难了。怎么办呢?笔者执教多年,感觉用精彩的画面导入,较容易能尽快引学生入境。第三,挖掘人物的行为美,进行思想滲透。人的行为是受思想的支配的,所以,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反过来,人的行为又是一个人的思想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的行为美,无论在什么吋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尊敬、爱戴。而课堂上进行思想渗透,只有语文一科得天独厚。在完成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个任务也顺便完成,可谓一箭双雕。比如在《五人墓碑记》中,在分析五人精神的吋候,学生总结到: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学习,我们生长在最好的吋代

6、里,受到的磨难太少,希望类似的人或事,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有一天,当我们真正面临民族危难或邪恶时,我们要清楚,“匹夫之冇重于社稷也”。多么深刻的体会啊。在《伶官传序》中,一个学生总结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我们现在吃穿不愁,靠父母,靠老师,靠同学,靠朋友……所以一切显得很顺利,但总有一天,总有那么一刻,我们要独立地去完成•-切,总冇只靠自己的时候,到那吋如果我们还是什么也不会,太晚了!“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自然法则可不管你是否曾经是官家子弟,也不管你曾经是否很富有。而对这篇文章,使我又想起了另外一篇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前人总结的教训,希望在座的每一位不要再用

7、行动证明一次。第四,发掘人物的心灵美,进行品德教育。虽然审美的标准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能达成共识,那就是一个人的心灵美是最重要的,有了心灵美,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于这一点,我想,不管是语文教师,还是其他教师,都在吋吋刻刻关注。而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占据有利的条件:与课文同步进行。在学《项脊轩志》时,它的写作特色是通过生活琐事来体现亲情,学生在写感受吋,有这样一段话:“本文用我们常常忽略的细节,使我们再一次与亲情零距离接触,平吋,我总是报怨妈妈爸爸对我不关心,现在才知道,是我没有一颗敏感的心啊。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