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ID:21431984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1页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2页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3页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4页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保护性耕作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国际研究与技术发展趋势从国际上来看,保护性耕作根据其发展历史阶段,其概念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国际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国家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约8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措施在水蚀和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对土壤耕作农机具和耕作方法进行改良,提出少耕、免耕和深松等保护耕作法。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利用大型机械翻耕大面积农田,一场著名的“黑风暴”从美国干旱地区刮起,席卷2/3的美国大陆,刮走

2、地表层10-50cm厚度的肥沃土壤3.5亿吨,冬小麦减产51亿公斤。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从此开始大力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免耕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技术。第二阶段是50年代以后,机械化免耕技术与保护性植被覆盖技术同步发展。在免耕技术大面积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证实了各种类型的机械化保护耕作对减少土壤侵蚀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也出现不少因杂草蔓延或者秸秆造成低温等技术原因使作物严重减产的例子,使得该项技术推广较慢。到20世纪70年代,又加入了不同作物轮作与作物秸秆还田覆盖的内容,称之为保护性种植。..........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3、随着耕作机械改进、除草剂以及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保持性耕作的应用得以较快发展,范围也不断开展。据美国保护性耕作组织近期报导,美国至少有50%的耕地实行各种类型的保持性耕作,其中作物残茬覆盖耕作占53%,免耕占44%。主要应用于大豆、玉米、高粱、小麦和花生、马铃薯、甜菜、烟草、蔬菜等作物。此外,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纷纷学习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又提出了保护性农业(ConservationAgriculute)的概念,主要以永久性土壤覆盖(绿色覆盖)、作物轮作(特别旱田轮作)和减少对土壤的人为干扰,在减少物质和能量投入基础

4、上,保持和增加作物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其范围包括农田、草地等土地类型。FAO与欧洲保护性农业联合会于2001年10月初,在西班牙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护性农业大会,力图全面推进保护性农业的发展。从当前国际上保护性耕作发展状况看,呈现以下变化趋势:——由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向农艺农机结合并突出农艺措施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重点是以开发深松、浅松、秸秆粉碎等农机具。目前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展农机具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裸露农田覆盖技术、施肥技术、茬口与轮作、品种选择与组合等农艺农机相结合综合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以生态脆弱区应用为主向更广大农区应用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草原区,初

5、期主要是少耕免耕技术,减少对土层的干扰。目前已经推广到广大农田,包括对农田进行少免耕、减少农田裸露、减少风蚀水蚀、保持土壤肥力、增加土层蓄水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不规范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已经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有机农业技术形成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向综合性可持续技术方向发展。保护性耕作已经由当初的少免耕技术发展成为以保护农田水土、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土壤污染、抑制土壤盐渍化、受损农田生态系统恢复等领域的保护性技术研究。(2)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6、.........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由原北京农业大学耕作研究室在国内率先引进和试验少免耕技术原理,并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免耕播种机。黑龙江等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积极探索半湿润地区进行大规模机械化深松耕、垄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并获得成功。自“六五”以来,国家科技部等部门在旱地农业攻关项目、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西部专项等方面,进行了有关农田少耕、免耕、覆盖耕作、草田轮作、沟垄种植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农业大学在黄淮海平原与京郊农区棉花与玉米冬闲田推广种植冬季覆盖作物青刈黑麦生产技术;在农牧交错带推广种植多年生牧草、灌草间作种植模式与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西北

7、农林科技大学的坡地水土保持耕作法、小麦秸秆和地膜覆盖耕作、小麦高留茬秸秆全程覆盖耕作;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中心研究的夏玉米免耕作覆盖耕作以及机械化免耕覆盖技术等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第一、从保护性耕作的区域重点布局上,中部粮食主产区没有形成先进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多年来由于连续种植高产作物,重无机农业、轻有机农业,重用地、轻养地的掠夺式生产方式,使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