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生电视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

浅谈民生电视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

ID:21441565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民生电视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_第1页
浅谈民生电视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_第2页
浅谈民生电视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_第3页
浅谈民生电视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_第4页
浅谈民生电视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民生电视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民生电视新闻的采写误区及策略[摘要]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观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的交给平民百姓,符合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但是,民生新闻在不断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本文笔者试图就民生新闻在采写中的误区进行简单梳理,并尝试着提出自己对其改进策略的思考。[关键词]民生新闻;采写;误区;策略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1-184-01民生新闻,就是关于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报道。

2、从新闻题材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相对于时政新闻而言的新闻,从本质上仍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一般认为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南京零距离》是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开端。自此以后,各地媒体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大量涌现。因为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来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所以深受民众的喜爱。也正因为如此,新闻媒体在很多民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心中已经成为表达诉求的最好平

3、台,甚至是比司法部门还能解决问题的职能部门,新闻记者也就成了正义的化身,于是便有了“有事找记者”的说法。毋庸置疑,通过新闻报道的确促成一些事件的很好解决,但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必要的冷静与理性。因为在民生新闻的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误区,极有可能造成不好甚至恶劣的社会影响。只有更好地梳理民生新闻的概念,剖析当前民生新闻所体现或隐藏的误区并加以规避,才能真正实现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期待与重任。那么,当前民生新闻体现出哪些误区呢?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民生问题自然

4、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但由于报道者观察角度、认知水平的不同,或者对新闻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一些民生新闻报道出现一些缺陷。一是题材过于“市井化”、庸俗化。比如张三酒醉打老婆误伤李四、王五与刘七的老婆偷情引发凶杀案等。虽然这些新闻报道来自民间,来自百姓生活,但由于内容肤浅,格调不高,可看性不强,无法吸引社会主流人群;二是在“还原生活”的口号下,“还原”暴力、色情或者凶杀场面。这些新闻现场感强、时效性突出,报道者在制作上又刻意强化视觉刺激,突出其娱乐性、窥秘性,使得这类“民生新闻”从方向上出现了偏差,

5、与新闻工作讲政治的要求格格不入。三是客观主义倾向,过度渲染“弱势群体”面临的问题,没有正确的导向性。近年随着各地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未免会出现各种利益矛盾冲突。遗憾的是一些记者或媒体没能持公平公正的立场,不作选择,不加批判,甚至有意通过题材取舍,突出其“弱势群体”的“悲情”一面,将矛头指向所谓“体制”。四是有些热点焦点问题负面报道过于集中,缺乏冷静理性分析,把握不好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尺度,不能平衡报道老百姓呼声和政府的难处与积极举措,加重社会无助感,出现“媒体讲故事悲情化”“社会矛盾放大化”的趋

6、势。五是覆盖面窄,我国的农村人口有9亿之多,在整个13亿人口中占了近70%,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是每个新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遗憾的是部分新闻人往往只关注城市居民的民生问题,不重视农民的民生问题。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宄其根本在于它的“平民化”本色,以平民的视角观察社会,以平民的语言表达新闻,更多的关注投给了普通百姓,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基层群众。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思想认识和操作手段上的缺陷,让民生新闻回归到“群众爱看、领导关注、受众广泛、引导社会”的方向和目标上,笔者认为首

7、先要弄清楚“民生”的内涵和外延。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承担着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人要向着正确、积极、良好的方面发展,用正确的思想引导舆论的方向,导引公众的目光关注正确的方向。只为百姓提供量身定做的生活信息和服务讯息,只能说是“鸡毛蒜皮”,这样做出来的新闻节目只能算是“小民生”。而把主题和内容放置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及走势高度的新闻节目才是“大民生”。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人更要有“大民生”的理念,要以百姓的眼光和民生的角度来解读这些决策的内涵以及

8、对群众利益所将带来的具体、直接的影响。其次,更要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驾御能力,对发生在民众中间的事情要以新闻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对民生新闻的报料,不能简单地就事报事,而要秉承“高度决定影响力”和“深度决定影响力”的理念,着力于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上做足功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