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ID:21446933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_第1页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_第2页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_第3页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_第4页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一、  研究性学习概述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总书记把“创新”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创新”已不再仅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而是决定着我们国家的生死存亡。  为此,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

2、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教育部[2001]6号文件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其中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指南》中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两大类型: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

3、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五个主要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六个主要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毫无疑问,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教师处于缺乏创造性思维的状态,要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是不现实的。同时,如果没有一个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社会环境,不考虑社会环境的现实特征,学生在学校学得再好,也是不可能对社会

4、的发展起多大作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X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X络环境下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二、  X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要素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  信息化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

5、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X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因此,X上资源与多媒体X络环境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  首先,因特X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即X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研究探索材料。  其次,基于X络的搜索引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等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研究、探索、实践的辅助工具。即工具软件是研究性学习的辅助研究工具。  第三,基于X络的教学支撑平台,特别是基于SSExcel2000等)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在撰写研究成果,“学生将研究结果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

6、展示出来,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是大字、模型、小品、漫画、图片、声像、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此时字处理软件(如:MSSPoail不定期的通报相关情况应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显而易见,X络是其最好的交流和共享平台。比如,开始时,每个同学的搜

7、集的资料和自己取得结论或形成的观点可以在X上发布;可以全班集中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BBS异步讨论;将初步的成果公布在X上,再继续通过X络进行讨论,如此反复。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此时,小组的合作非常紧密,更需要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协调任务进度,因此更离不开X络的支持。目前,北京师范大学X络教育实验室在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的支持下已成功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协作学

8、习系统WebCL(.webcl..),该系统除了支持资源共享、不同分组策略和互动协作等功能外,还具有任务调度、项目(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