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

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

ID:21448295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_第1页
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_第2页
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_第3页
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_第4页
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琵琶武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传统琵琶武曲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多用力度较大的右手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型的武曲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闻名于世。演奏乐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  关键词:十面埋伏;音乐与演奏;音乐特性;审美价值    一、乐曲的溯源    《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型的武曲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闻名于世。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

2、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十面埋伏》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绘声绘色地将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刻画得栩栩如生。乐曲歌颂了楚汉战争中得胜之师刘邦汉军的威武雄姿,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二、《十面埋伏》的演奏分析    《十面埋伏》是依照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按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依次表现大战前的准备、两军交战场面和大战结局,全曲共有九段,按其结构和音乐的发展,可以分为“序幕”“战前”“交战”“战后”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散板,以《列营》为题,下分六个层次,有《分营》《军鼓》《掌号》《放炮》。“列营”运用了武曲中典型的散板,各音长

3、度自由,强弱亦无规律,使乐曲的节拍富于变化,适宜表现武曲的曲情。  在《十面埋伏》列营段当中,用“提”、“勾”缠弦之后紧接“长轮”空弦,反复三次,模仿炮火的轰鸣声称之为《放炮》段。用“夹扫”指法演奏一组快速十六分音符的乐音,模仿马蹄声。  这一段还集中采用了轮拂、扫轮、夹扫等技巧奏出了坚实饱满,雄壮激烈的战鼓之声,预示着战争的风暴即将来临。在第二遍又用了低音区的夹扫及“急急风”的节奏。  《军鼓》处用中、老弦同音“双夹弹”指法来描绘击打战鼓,节奏由慢渐快,以示军营中升堂的隆重气氛。《掌号》处用“大指摇”来描绘吹号的声音,由弱渐强,表示由远到近。表现了古代军营主将升帐

4、、点将发令前的一种仪式。  第二部分包括《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四个段落。《吹打》是本曲的主题乐段,用“长轮”“勾轮”“轮带拂”的演奏技法,把古代军营中举行重大仪式时,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乐队演奏富有歌唱性而又庄严、肃穆的音乐表现的栩栩如生。其中轮指代表吹管乐声,勾拂代表打击乐声。  《点将》处用勾缠弦空弦,弹、抹子弦曲调音的“凤点头”演奏,音色清晰而节奏平稳,速度由慢渐快,使点将发令时严肃而紧张的活动情景得到恰当的描绘。  《排阵》和《走队》分别运用“遮分”和“遮扫”指法,用中板速度演奏,象征一队队士兵在营地内排好阵式走向辕门的步伐声。  第三部分包

5、括《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段落。《埋伏》是本曲主要乐段之一,乐句都是由慢渐快的速度处理,长音用“挂轮”或“勾轮”“滚”指法,描绘汉军千军万马集中到指定的地方埋伏下来,准备伏击楚军,渲染大战前特有的寂静和紧张气氛。  《小战》运用“煞”中弦的指甲声,来表现刀枪相击,矛盾相撞;通过“长轮”来描绘双方在交手作战是的冲突。当战斗进行愈来愈激烈时,用节奏浓缩的手法,改“弹挑”单音为“划”四条弦,恰当地描绘出古代拼杀的战斗场面。  《大战》包含《箫声》《呐喊》《信号收兵》三个层次。开始用“夹扫”指法,以快速强大的音量奏出一段递升、递降的旋律,以示战斗趋于白热化,

6、交战正酣。接着用“绞弦”“扫轮”描绘戈矢相击,此处还用“提”“勾轮”“绞弦”子弦、中弦等指法,描绘溃败声、楚歌声、箫声、马嘶声,气势非凡。  《呐喊》是全曲的高潮乐段,通过推、拉、合并双弦等技法,形象描绘了呼声震天、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左手先运用滑弦的技巧从一把位滑到四把位,紧接着右手在最高音位扫摇,使音调达到全曲的最高顶点。随后,左手在以注的技巧从四把位滑到一把位,顺势伏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信号收兵》用“夹扫”指法在中弦、老弦上用同度音奏出曲调音,表现项羽在突围败走之际,汉军响起传达追击命令的号角声。  第四部分《项王败阵》以一曲悲歌式的旋律,刻画项羽自刎

7、前那种万般无奈的复杂心情。全曲于扫弦后的急伏中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三、《十面埋伏》的音乐特性    琵琶武曲是用形象鲜明的音乐语言,来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气势宏伟、结构庞大。根据乐曲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具有多方面的音乐特性。    (一)标题性  标题音乐的创作展示了作曲家以标题为依据,进行周密的艺术构思,选择能体现构思的独特的结构样式,并运用各种音乐手段创造出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十面埋伏》乐曲第一部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琵琶用长轮、凤点头、摭分、摭扫等手法为听众展示了战鼓雷鸣、旌旗林立、威武的汉军与楚军对垒的古战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