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共生之道

浅析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共生之道

ID:21452294

大小:7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浅析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共生之道_第1页
浅析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共生之道_第2页
浅析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共生之道_第3页
浅析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共生之道_第4页
浅析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共生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共生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共生之道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25000摘要:木文试图从界面和空间两个角度,通过一些案例来论述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规划和谐共生可以通过何种方式达成,以及这些处理手法可以为我们今后的设计带去什么启示和帮助。其中伊东丰雄的作品会被多次提及,因为这位伟大建筑师的创作特点之一就是他一直致力于探索建筑物和它们周遭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分界。关键词:大型公井建筑;城市空间;界面;空间;模糊;渗透近几十年来,人类社会的变革相对于之前任何一个时代来说都要更加剧烈和迅速。作为人类存在场所的建筑和城市汇集了全部的社会活动,

2、以最为直观的方式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原木集中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以第三产业的形式向城市公共空间扩散和再集中,导致了“大”建筑的产生,巨大的体量不仅可以容纳多样的复合功能,同时还体现着在经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主导因素后,大量财富带来的野心膨胀。然而,单从一个过于宏观或者太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规划大型公共建筑(如各地雕塑式、纪念碑式建筑物的涌现),容易失之偏颇。它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的建筑,这个人可能是建筑规划师,也可能是政府。要设计出好的公共建筑,必须使注意力回归建筑木身,从人的空间感受入手,考虑建筑和建筑的关系、和周

3、围环境的关系,使建筑物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面对城市和人群。当城市消解了建筑牛.硬的界面和封闭的空间,当建筑真正融入城市的性格之中,两者就得以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不断发展。1、建筑与城市数年前,由北京鸟巢、国家大剧院、CCTV大厦等大型公建项目引领而起的国际竞赛风刮到杭州,于是在位于杭州城市东南部的钱江新城里,应运而生了这样的一组建筑物一一象征太阳的圆球形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与象征月亮的半月形杭州大剧院,两者相向而立,以喻示“日月同辉”,并iL为将这一主题表现彻底,“太阳”和“月亮”分别选用金色和银白色钦板作为建筑外墙装饰材料;在两者中

4、轴线的尽端矗立着六座合抱成圆形的大厦,也是杭州未来的市政府所在地,它同样有个荡气冋肠的名字“广宇六合”。然而事实是,这一组建筑的确如同天空高悬的日与月一样,高高在上,拒人千里,除了美好的寓意,无法赢得市民更多地亲睐,最终难逃成为一个僵硬的构图上的纪念物、一个喧闹紧张的功能容器的命运。以金灿灿的巨球形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为例,这种由外而内从形式到功能的逆向设计手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功能牺牲和金钱耗费,例如由于各功能用房沿球面自下而上布置,导致设备管井层层错位,增加了管线长度、管道转换盒检修难度。另外,为保证该球体与半月形大剧院、“

5、手拉手”市府大楼从高度、体量和透视观感上的协调,将建筑裙房功能、高度和规模一再压缩,却致使人在靠近建筑吋不得不领受金色圆球巨大体量的压迫感。而“气吞山河”的市府大楼,也因其过高的造价和过于奢侈的形象而饱受舆论诟病,以致闲置至今。其实,窥杭州钱江新城地标性建筑物这一斑,依稀可见0前国内大型公共建筑发展的全豹,现将其现状与通病总结如下:1.建筑物与城市空间脱节,主管部门和建筑师特别重视人型公共建筑的标志性和庄严感,建筑以一种封闭的姿态孤立于城市环境中。2.建筑物与城市空间只有视觉上的联系,没奋空间上的渗透。建筑环境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6、大大降低了人们对建筑的认同感。冏吋,建筑的社会贡献和价值也大大削弱了。3.缺乏积极的公共活动空间,人们的活动更多地被限制在了特定的功能空间,各功能空间往往封闭、没有联系和交流。4.建筑内外空间互动的积极性减弱,不能将建筑内外的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减少了人们积极地参与空间活动的可能性。5.文化内涵不明确,缺乏人情味。对人的空间行为和环境心理考虑较少,空间环境的设计缺乏文化感和宜人的尺度。近年来,为了避免城市雷同化现象的抬头,很多城市纷纷通过建设大型标志性的建筑项B来改善自身形象,浓厚的城市底蕴逐渐被夸张的艺术造型所取代。如上文所提到

7、的北京鸟巢、国家大剧院、CCTV大楼,以及杭州的“日月同辉”建筑群涔然。我们并不怀疑这种行为起到的积极意义,但是这种纯粹的视觉冲击是否能一直让城市因此鹤立鸡群,没人敢肯定说是。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现代城市中的这些大型公共建筑(甚至是标志性建筑),如何在界面和空间两个层面、通过建筑设计手段来实现它的定位,并iL和城市一起同步发展下去。2、界面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认为:“建筑是作为同包围它的‘外部’相对应的‘内部’而被体验到的,所谓建筑也就是创造界面,区分‘内部’与

8、‘外部’的技术。”对于空间的界定,取决于将内与外分隔开的界面。界面是空间围合的要素,决定了空间是怎样形成的,而且还有肌理、色彩、形状等具体的品质。界面也是塑造空间“开放”或“封闭”状态的主要手段。界面划分了内外空间,又是空间“内”与“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