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制药技术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

ID:21454604

大小:2.89 MB

页数:140页

时间:2018-10-18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_第1页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_第2页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_第3页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_第4页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制药技术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第三章细胞工程制药第四章酶工程制药第五章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制药第六章生物药物的提取纯化技术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制药的概念和内容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生产药物的技术。分类:发酵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第二节生物药物的性质与分类生物药物的性质优点: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特异性特别要提到的是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药品,即新生物技术药品,或简称生物新药。劣点:1成分复杂2不稳定、易变性、易失活3易为微生物污染、破坏4生产条件的变化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二生物新药的质量保证要点

2、:产品的鉴别、纯度、活性、安全性、稳定性和抑制性。鉴定方法电泳方法、免疫学分析方法、受体结合实验、各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肽图分析法、EdmanN-末端序列分析法、圆二色谱法、核磁共振法安全性评价无病毒、无菌、无热源、无致敏源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三生物药物的分类1氨基酸类2有机酸、醇酮类3维生素4酶及辅酶类(1)酶类药物:助消化酶类;消炎酶类;心血管疾病治疗酶;抗肿瘤酶;其他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EG-腺苷脱氨酶RNA酶(2)辅酶类药物:ATPNADCoAFAD5脂类(1)磷脂类(2)多价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前列腺素(3)胆

3、酸类(4)固醇类(5)卟啉类6多肽和蛋白质类人体内的生物活性因子,如激素、免疫球蛋白和细胞生长因子。红细胞生成素(EPO)白细胞介素-2(IL-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EGF)(用于伤口愈合)7核酸类及其衍生物(1)核酸类(2)多聚核苷酸(3)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8多糖升白:增加白细胞(1)抗生素(2)酶抑制剂(3)免疫调节物质(4)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第三节新型生物药物研制的理论和方法新的化学实体(Newchemicalentity,简称NCE)根据N

4、CE来源将生物药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重组DNA技术二类是利用微生物、动植物或酶生产的非上述药品,通过筛远可获得这类新药的NCE的先导物。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1确定研究计划2准备化合物3药理筛选4化学试验5临床前I期6临床前II期7I期临床8II期临床9III期临床10注册申请上市11售后监测提供6000-8000个化合物9-13年耗资约2.3亿美元先导化合物的寻找1筛选模型的确定筛选模型的核心是药物作用靶大规模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简称HTS)(1)用动物细胞和组织建立的筛选模型LC50(2)

5、酶抑制剂的筛选(3)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基因复制、转录因子为对象的治疗(1)转录因子的多样性(2)转录因子具有特异性(3)基因特异性转录因子与人类疾病有关开始考虑以凋亡为靶治疗2先导化合物来源一是从化学库或天然产物中筛选二是与受体结合的结构设计(合理新药设计)合理药物设计(Rationaldrugdesign)则是基于受体三维立体结构的认识,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全程合成新分子。现今从生物中筛选新药重点放在微生物人们也开始关注植物、动物人类和动物方面,则关注自身免疫系统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将化学结构研究与生物活性研究连接起来的创造性过程。第

6、四节生物药物的发展历史和概况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医生琴纳(Jenner)发明了用牛痘疫苗治疗天花1860年,巴斯德发现细菌,开创了第一次药学革命1928年英国弗莱明发明青霉素至1941年在美国开发成功。从生物体内分离纯化酶制剂的技术日趋成熟,酶类药物得到广泛应用。70年代Zenk应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植物药物50年代提出的DNA双螺旋理论及70年代发展的重组DNA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使生物制药进入一崭新的时代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人胰岛素上市另一重大认识就是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制药的决定性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方

7、面的研究水平与国外水平相比差距已不大,国内已建立了40多个临床药理试验基地。二生物制药的发展概况1基因工程所依托的基础理论为Watson-Crick的DNA模板学说、Monod和Jacob的操纵子学说。(1)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2)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3)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4)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5)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6)基因工程抗体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抗体工程细胞工程奠定了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的理论基础(1)单克隆抗体技术生物导弹(2)通过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3

8、)动物细胞培养三微生物工程微生物工程也称发酵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主要应用于3个方面:工艺改进、新药研制和菌种改造。微生物药物:即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