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_3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_3

ID:2145604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4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_3_第1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_3_第2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_3_第3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_3_第4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_3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_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教学设想】一、本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堂教学。二、本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时,有条的学校可利用电教

2、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的理解。【教学时数】《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教学设想】一、本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堂教学。二、本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

3、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时,有条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的理解。【教学时数】2教时第一教时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布置前预习。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字障碍。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明确:①联系上下理解语句的含义。②对上下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③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1补充介绍:“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人的诗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

4、,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②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作者怎样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

5、或物)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三、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教师需要加以点拨、归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1古今异义。学生完成“思考和练习”题四,教师点拨。明确:这类词古义和今义大相径庭。如果把古义和今义混淆起,就会产生歧义。2一词多义。①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五。②教师点拨、归纳。③指导学生除“思考和练习”题五外,再从中找出带有

6、“相”字的句子,然后给予注音、释义、归类。这一类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词义各不相同。我们可从分析语言环境入手,确定词义和读音。3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举例。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结构。1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第1部分(1—2段)兰芝自诉开端揭示矛盾第2部分(3—12段)遭遣盟誓发展推进矛盾第3部分(13—22段)被迫改嫁继续发展继续推进矛盾第4部分(24—32段)双双

7、殉情高潮矛盾进入顶峰第部分(33段)鸳鸯和鸣结局解决矛盾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必强求一律。2在分析情节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全诗内容。要求:抓住主要情节进行复述,避免拖沓。3概括内容,要求用最简短的话介绍情节。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教师结合“序”进行讲解)五、以设疑、析疑、释疑的方式,分析内容,使学生了解汉乐府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

8、,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的作用。2①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②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字。明确:第13段是第2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显得错落有致。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