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

《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

ID:21460560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_第1页
《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_第2页
《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_第3页
《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_第4页
《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荆楚岁时记》所载民间美术的文化探析民艺作为民间文化观念的物化形态,是民俗多方面多功能发挥作用的综合表现,其形式和内容大多受民俗活动与民俗心理的制约,反映了民众的审美倾向、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等意识形态特征[1]。张道一先生强调民间美术的人文因素,采用民俗事象和艺术风格为综合分类标准,将民间美术分为三大类属:以欣赏、装饰和点缀生活环境为主的品类;结合民间传统礼仪和岁

2、时节令的品类;以日常生活为主的品类[2]。这种分类注重民间美术的艺术样式特征、民俗观念和民俗用途,以艺术的社会功能作为分类的依据,也更具有综合学科的特点。《荆楚岁时记》是我国第一部地方岁时民俗的笔记体专书,也是我国最早记录楚地岁时节令与风物故事的民俗志著作,在中国民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3]。其以时间为序,自元旦至除夕,记录了古代荆楚地区四时十二月重大节令的岁时民俗[4]。本文拟从《荆楚岁时记》中所载“结合民间传统礼仪和岁时节令之品类”的民间美术出发,探讨民俗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笔者将《荆楚岁时记》中关于民间美术

3、的语料分类整理,涉及到民间剪纸、民间年画、民间雕塑、民间印染、民间织锦和民间刺绣,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崇尚生命意识、表达美好祝愿、展示女红技艺等3类题材。3种题材分类并非界限森严,而是彼此错杂与融汇的,其代表的文化内涵也是丰富深刻的。一、崇尚生命意识[5]荆楚民众有着浓厚的神秘意识和巫鬼观念,在祭祀神灵的活动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也体现出人的生命意识提升和主动姿态的积极。在崇尚生命意识这一类目中关于民间美术的描述不无涉及生殖崇拜,保护生命;驱灾辟邪,祈求平安的内容。(一)生殖崇拜,保护生命正月初七是人日,“

4、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6]。把五色绸剪为人形,或者把金属薄片雕刻为人形,贴在屏风上,戴在鬓角处。妇女制作花状首饰互相赠送。此即为早期民间剪纸的描述。从考古来看,商代墓葬中出土的很多漆器上镶嵌有镂空图案的金属薄片,汉代金银薄片刻花的装饰物也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剪彩和镂刻金属薄饰片等剪刻工艺由古文献记载、古墓出土文物为证,均可视为剪纸的前奏,只是与传统理解的剪纸存在材料上的差异,但在制作方式和艺术特点上却有很大的共同之处。剪纸用途广泛,自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一直有所发展,在人生礼

5、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五色绸或金属薄片剪为人形,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荆楚民众进入新年,形貌精神一改旧态而成新人。荆楚民众对人日这一人生节点异常重视,认为人日直接关系人生,故采取主动进取的姿态祈求神力的庇佑。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六朝时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变革期,也是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连绵的战祸和灾荒使人们颠沛迁徙,缺乏安全的保障。生命面临危险,人口大量减少,中国民众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这一背景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祈求人生的顺遂和人口的繁衍自然受到民众的特别重视,而在这其中也显示出了荆楚人民在艰

6、难困境中求生存的顽强意志[7]。(二)驱灾辟邪,祈求平安“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8]在纸帖上画鸡贴于门上,将苇索悬挂在画鸡之上,桃符立于两旁,以达到禳除鬼魅邪气的目的。由此可以证实,南北朝时已有单幅的门画出现。对于民间年画历史的追溯最早始于原始的宗教信仰,神荼和郁垒是传说中最早的门神,东汉蔡邕《独断》中:“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岁末将神荼、郁垒的形象贴于门上并悬挂苇索,显然早在东汉时期这已经成为流行民间的风俗习惯。贴门神形象已经发展成为一

7、种阻挡鬼怪侵袭、祈求平安的固定的民俗活动程式。门神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演变,打破了以往“成教化、助人伦”的程式规范,在创作理念和风格上,转而表现社会现实和民众的世俗生活;在表现题材上,除了以前的神荼、郁垒、钟馗及武士形象外,也有文官作为门神的,还出现了美人的形象,以及戏曲、杂技的内容。但无论如何演变,最初的寓意没有改变,仍旧是人们祈求平安福祉的一种心理诉求。“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故后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剪彩,模花叶之形,极工妙之巧。”[9]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会大概始于

8、目连解脱母亲在地狱所受罪刑的典故,此后人们对盂兰盆会异常重视,根据经义对其大肆美化装饰,甚至于雕木刻竹,做糖果,胶蜡烛,剪彩绸,都模仿花叶的形状,穷尽美妙的技巧。这段描述涉及到民间雕塑、民间剪纸的内容。这里主要指的是“雕”的概念,是在硬质材料上根据设计方案用雕和刻的方法制成的艺术品,所用的材料有石、木、砖、金属、竹、骨、牙等。而所剪彩绸模仿花叶的形状,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