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事故原因分析

断路器的事故原因分析

ID:21463914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断路器的事故原因分析_第1页
断路器的事故原因分析_第2页
断路器的事故原因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断路器的事故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断路器的事故原因分析  多年对断路器的事故统计表明,其运行事故的主要类型如下:  (1)操动失灵;  (2)绝缘故障;    (3)开断、关合性能不良;  (4)导电性能不良。  产生事故的原因,一般可大致分为技术原因和工作原因两大类。所谓技术原因,是指产品本身或运行方式的缺陷;所谓工作原因,是指造成这些缺陷的工作者过失。事故的技术原因分析:  (一)操动失灵:  操动失灵表现为断路器拖动或误动。由于高压断路器较基本、较重要的功能是正确动作并迅速切除电网故障。若断路器发生拖动或误动,将对电网构成严重威胁,主要是:①扩大事故影响范围,可能使本来只有一个回路故障扩大为整个母线,甚至全所

2、、全厂停电;②如果延长了故障切除时间,将要影响系统的运行稳定和加重被控制设备的损坏程度;③造成非全相运行。其结果往往导致电网保护不正常动作和产生振荡现象,容易扩大为系统事故或大面积停电事故。导致操动失灵的主要原因有:(1)操动机构缺陷;(2)断路器本体机械缺陷;(3)操作(控制)电源缺陷。   具体分析如下。   1.操动机构缺陷。   操动机构包括电磁机构、弹簧机构和液压机构现场统计表明,操动机构缺陷是操动失灵的主要原因,大约占70%左右。对电磁与弹簧机构,其机构机械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卡涩不灵活。此处卡涩,既可能是因为原装配调整不灵活,也可能是因为维护不良所致、造成机构机械故障的另

3、一个原因是锁扣调整不当,运行中断路器自跳(跳闸)多半是此类原因。各连接部位松动、变位,多半是由于螺钉未拧紧、销钉未上好或原防松结构有缺陷。值得注意的是,松动、变位故障远多于零部件损坏,由此可见,防止松动的意义并不亚于防止零部件损坏。  对液压机构,其机械故障主要是密封不良造成的,因此保证高油压部位密封可靠是特别重要的。  对机构的电气缺陷所造成的事故,主要是由辅助开关、微动开关缺陷造成的。辅助开关的故障多数为不切换,由此往往造成操作线圈烧坏。除此,故障还有是由于切换后接触不良造成拒动。微动开关主要是指液压机构等上的联锁、保护开关。有SW6型断器的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其微动开关故障约占

4、其机构电气故障的50%左右。除辅助开关、微动开关缺陷外,机构电气缺陷中比例较大的为二次回路故障。对于这些“配角的配角”也应当引起重视。    2.断路器本体的机械缺陷  造成断路器本体操动失灵的缺陷,皆为机械缺陷。其中包括瓷瓶损坏、连接部位松动,零部件损坏和异物卡涩等。对SW7一220型少油断路器具有特殊的“晚动”故障,其原因是:该型断路器灭弧室内和三角箱内的油是隔绝的。  为了避免运行中灭弧室的油漏进三角箱,一般都把导电杆动密封调得很紧,当夏季气温上升时,动密封往往会把导电杆抱住,当断路器接到分闸命令时,导电杆运动要克服此抱紧力,往往晚几十至几百毫米才能完成分闸动作。对这种“晚动

5、”现象,在事故后仅检查断路器不易查出,只有看故障录波器示波图才可发现。为了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在SW7~220型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艺中已对导电杆的拨出力的允许范围作了规定,只要认真执行检修工艺,运行中便不会发生“晚动”事故。    3.操作(控制)电源缺陷   断路器的操作电源缺陷,也是造成操动失灵的三大根源之一。在操作电源缺陷中,操作电压不足是较常见的缺陷。 其原因多半是由于电站采用交流电源经硅整流后作操作电源,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电源电压大幅度降低,或虽有蓄电池组,但操作电源至断路器处连线压降太大,使实际操作电压低于规定的下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