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探析

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探析

ID:21467318

大小:76.9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2

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探析_第1页
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探析_第2页
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探析_第3页
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探析_第4页
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探析摘要: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着丰富的生死观,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表现在以物观人的豁达生死观、对生死原因的探究、为追求长寿而对死神的斗争上,具有独特的民族丧葬文化特色。关键词:羌族;释比经典;生死观“释比文化是羌族文化的核心,《羌族释比经典》是羌民族的百科全书,释比是羌族人心目中的精神领袖。”111(n在《羌族释比经典》的“丧葬篇”中共收录了二十四部丧葬释比,有《伴大夜》、《波舍》、《不吉》、《博楔》、《离别》、《劝慰》等六部释比涉及到羌族的生死观。羌族释比对生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是羌民在对生命的关怀和敬畏的基础上,以人与自然同情同构的认识为手段,经

2、过历代释比对生死的不断思考和认识而逐渐形成,具有羌民族特色的生死文化观。世代居住在“依山居止,累石为室”的羌民,生活在山峦蛆蛞、巨流怒垒、沟壑盘旋的自然环境之中,过着刀耕火种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自然环境的恶劣,交通的闭塞,以及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大自然的恩赐便成为羌民生存的唯一依赖。大自然在赋予羌民物华天宝的同时,也带给他们无尽的灾难,特别是种种疾病所带来的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他们既亲近自然、感恩自然,同时又敬畏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中,羌民便把自身的情*收稿日期:XX—06—28感体验赋予万物,以“以人观物”和“以物观人”的人与自然同情同构的观念来认识自然,形

3、成了以天地日月、山水树木为神的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山老了就要垮塌,河老了就要干枯,水满了就要流走,人老了就要死亡人就像流水一样,有流来就有流走。E2J(P161)羌人以赋予神性山水河流作比照,用自然的人化意识来阐释人类的生死,山JII河流尚有“终老”之时,不可避免垮塌、干枯和流走的“悲惨”结局。同样,将人的生死用流水作比喻,流来是生命开端,流走是生命的终结,以“以物观人”来探究人类的生死,将自然和人类联系融合起来,得出了生老病死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和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在《羌族释比经典》“丧葬篇”中的《劝慰》,则把观察的自然现象山水拓展到了飞禽,“山到

4、老时会垮塌,水到老时会枯竭。点水麻雀你知道叽叽喳喳相继死。”131(不但山水如此,就连常见的麻雀也不会逃过自然的归宿,那么人亦如此。同样在《劝慰》中也发出同样的感慨“世间没有长生人,世间流水有来去。凡人自古有生死,生老病死不由己。纵有金山和银山,必然离开人世间。……生离死别不由人…死时别忧伤,病时别焦虑。”[。(Po面对不可抗拒的死亡,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金银山,在死神面前显得是如此苍白无力,如此一视同仁。既然生死是自然的意志,就要坦然面对,做到生亦何欢,死亦何忧,以一种自然而客观的、豁达而理智的态度来看待人的生死。羌族先民在认识到生死的自然规律后,并没有停留,而是对决定死

5、亡的终结原因做了努力的探究,认为人的生死受制于冥冥之中的一种人不能抗拒的外在力量上天,人的生死是命中注定,在天命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与之抗衡,只能坦然直面。《博楔》中的“生离死别不由人”,《劝慰》中的“该生病时也生病,死亡面前不由己”,“不由人”和“不得已之中既有无可奈何之感,又有对主宰人生命的一种不可抗拒无形力量的认识。在现实难以解决,百般无奈之下,崇尚万物有灵的羌人,再一次想到命,并且把命和上天联系起来,形成自己朴素的天命观。《离别》中“世间生死命中定,有生必定也有死”、“老人去世如此快,无可奈何命由天”,人的出生天注定,人的死亡依然如是,人们出于本能对死有无限的恐惧

6、,但这些都由不得自己。决定权在天。羌族释比经典中的生死观和天命观与儒家和道家不约而同的形成一种契合,构成了我国先民在丧葬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生死观上,儒家对死亡是一种既认可,又理性的搁置。孔子认为“自古皆有死”,[4](P2503)但在如何处理生死的关系时,儒家更重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出“未知生,焉知死”,[4](P2499)暗示了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有价值的生,当生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就会实现对死亡的超越。在道家,庄子认为“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人生天地之问,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51(、“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15

7、】(。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而然的,生死转化是一种无奈的必然,生不过是过程,死不过是安息,道家的自然主义生死观则与羌族释比达成高度的默契。在天命观上,羌族释比和儒道则是完全一致。孔子认为“亡之!命矣夫!”[4](P247S),“死生有命,富贵在天”,[tj(P2503)孟子认为“莫非命也,顺受其正”。[6孔孟的天命观,道家也有几乎相同的认识。庄子认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生也罢,死也罢,人的生死决定于天道自然,都是大道变化的有形体现,是不能逆其道而妄图改变的。人有生便避免不了死,面对死神的到来,羌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