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未来何去何从

2016-未来何去何从

ID:2146972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2016-未来何去何从_第1页
2016-未来何去何从_第2页
2016-未来何去何从_第3页
2016-未来何去何从_第4页
2016-未来何去何从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未来何去何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6:未来何去何从    企业只有保持创新的“常态化”,方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变革加快和商业环境更加不确定的时代中生存和发展。下载论文网/3/  2015年,一些不同以往的迹象出现在大家身边。比如身边的朋友投身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公司;比如在一键叫车、点外卖、美甲、洗车中熟悉新的名词“O2O”,在安全、高收优势下熟悉P2P理财;又比如人们纷纷涌入股市购买股票,在股市泡沫和震荡中各有悲喜……  展望2016年,虽然经济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仍然在探底之中,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在科技、金融、能源等各行各业中

2、,却不停涌现新的机会和模式。  2016: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工业投资持续下滑,国内外需求不足的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导致我国工业整体增速进一步放缓,传统产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

3、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认为,2016年将是中国转型最为艰难,也是大周期中“不对称W”第二次全面触底的年份,宏观经济各类指标将进一步回落,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以及政治经济周期决定了2016年中期才能出现坚实的触底反弹:报告进一步分析,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还面临着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和风险。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分析认为,2016年,我们需要需要正视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核心风险。  ――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是植根于全

4、球经济的过剩问题的大背景下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就经历了一轮产能过剩问题。但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中这些过剩产能找到了全球需求的巨大市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的负向冲击让中国经济再次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是相对的过剩,即供给相对于需求而言过剩,或需求相对于供给而言不足。产能过剩问题导致了价格下跌和企业的利润下降,持续的产能过剩必将以企业破产清算告终,这将带来失业和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的解决需要“开源节流”。一方面,需要为过剩的产能寻找新的需求,这也是促进消费和“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初衷

5、。但需要认识,这些新的需求必须是真实收入支撑的需求,而非货币信贷造成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形成更有效率的产能,让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更好地匹配。  ――杠杆率过高与潜在系统性风险过大。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金融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稳定且良好运行的金融系统是支撑宏观经济有效运转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着杠杆率过高的问题。据估算,截至2014年,中国政府部门债务规模高达万亿,占GDP比重为%;居民部门负债万亿,占GDP比重为%;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额万亿,占GDP比重为%,剔除地方政府

6、融资平台债务的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额为万亿,占GDP比重为%。过高的杠杆率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更容易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资源配置的方式决定了经济效率,也决定了生产结构。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以政府为主导的定价模式和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投资,使中国迅速完成了初级的工业化进程。但是,这一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它的不足。一方面,重要生产要素并非由市场定价导致了价格低估,相当于长期进行隐形补贴,这使得经济越来越向资源密集型发展,也是导致当前产能过剩

7、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更容易获得信贷融资,而小微企业、服务业等的融资成本高。这进一步导致无效的资源配置。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要求政府放开竞争性产品的定价,并通过财税政策的调节,让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社会成本,此外,应该推进更公平、更平等的融资手段,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并通过差别准备金等宏观审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的资源配置能够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实现更高效的经济增长,而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这需要政府的财税政策配合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只有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更好的资源配置,实现更

8、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面临严峻的问题和挑战。曾经一味追求GDP高速增长的苦果已经很现实地摆在面前,资源、环境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发出最自然的警示,试图将社会从愚昧中唤醒。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社会、全行业都在考虑的问题,企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