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域下的儒释道文化

心理学视域下的儒释道文化

ID:21472376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心理学视域下的儒释道文化_第1页
心理学视域下的儒释道文化_第2页
心理学视域下的儒释道文化_第3页
心理学视域下的儒释道文化_第4页
心理学视域下的儒释道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视域下的儒释道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学视域下的儒释道文化: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学视域归纳分析本土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以此证明由天人论,人贵论和性善论循环贯通,融合而成的天人合一观,是本土心理学核心理念,并由此推论出本土心理学与儒释道文化的内在契合性。  关键词:本土心理学天人论人贵论善性论文化契合  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完整和独立形态的心理学,只有散欠的心理学思想,是科学心理学的不成熟的前身。这种“画地为牢”的方式限制了我们对中国心理学的深入全面的分析。  中国心理学根植于中国哲学,与起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科学心理学有本质的区别,刚才也说过:中国心理

2、学属于生活智慧是通过总结心理生活的直观经验得出的具体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是对心理生活的价值认定,并且只有经过个人的直观体悟才能把握。因此,它常常不是心理生活的知识,而是心理生活的智慧或实在的方式。另外,西方科学心理学以获取人的心理事实的知识为中心,主张“价值无涉”,而中国心理学以解决人的心理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关心的是人的生活幸福。  因此,中国心理学是人本化和值价定向的,它关注人丰富复杂的内心生活,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它着重的不是对心理事实的客观说明,而是对心理生活样式的价值判断和构造。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延续最久、传播最广、影响最大是儒

3、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他们不仅相互区别对立,而且相互吸收融合。  从天人论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但并不忽视人,老子曰:“地大、天大、道大,人亦大。”天人伦主要考察人与物质自然的关系,而人贵论则重在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其他生物相比,人自有其卓越和优良,《尚书》: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论语》子曰:天地生,人为贵。那么,人以何为贵呢?荀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也就是说:人贵在有理性思维能力,有潜在的道德能力,可以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这是

4、中国传统心理学最为可贵之处。潘菽指出:“人贵论是说,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东西,因此人也就是最为值得并最有必要由科学来予以研究理解的东西。心理学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会忽视自己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即阐明人的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和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没有这样的认识,就会把人与动物以至一般生物混为一谈,以至心理学模糊或完全无视自己最核心的课题。  如果说天人论,人贵论是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将人与自然和动物相比较,从外部确立了人的地位,说明了人获得幸福生活的理由,那么性善论则进一步从微观上阐明人生幸福的内在根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性恶论,性无善恶

5、论,超善恶论等,但性善论却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如《三字经》开篇即指出“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性善论认为人自出生起就禀承了自然的优良品性,正如康德先天综合判断,人生就是将这些优良禀性逐渐展现,发扬之的过程,比如孟子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强调仁、义、礼、智四端是人的天性,而不是外在于人性,故而孔子说:“吾欲人,斯人之矣”;道家更是强调人的本真状态,即赤子之心,老子指出:“含德之后,比于赤子。”只有减损知和欲,归复赤子,才能把握道,同于大通,佛家强调真如是体,故众生皆有佛性,即便是十

6、恶不赦的刽子手也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均是说人性皆是善良的,故儒者可以成圣,道者可以成仙,佛者可以成佛!需要指出的是:性善论虽然肯定人的本性,即人的心理起源是善良的,但也仅说明人具备了向优良和幸福生活发展的可能性,要想使此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则需要在现实的社会实践生活中“身以载道”,即实践人生。  总之,性善论将中国心理学导向“人”的心理学因为性善论基于对人的信任,肯定,尊重和宽宽,可以说这使得中国传统心理学是温暖的,充满“人味”的,而不是像西方科学心理学那样,以“实证科学”的方式理解,抑制甚至阉割作研究对象的人。  天人论,人贵论与性

7、善论三者是相互循环和贯通的:循环表现在三论的相互论证,如天人论认为人与自然是相同的,而作为天人相通的基本依据是人是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贵于万物,有在于人具有万物: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学视域归纳分析本土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以此证明由天人论,人贵论和性善论循环贯通,融合而成的天人合一观,是本土心理学核心理念,并由此推论出本土心理学与儒释道文化的内在契合性。  关键词:本土心理学天人论人贵论善性论文化契合  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完整和独立形态的心理学,只有散欠的心理学思想,是科学心理学的不成熟的前身。这种“画地为牢”的方式限

8、制了我们对中国心理学的深入全面的分析。  中国心理学根植于中国哲学,与起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科学心理学有本质的区别,刚才也说过:中国心理学属于生活智慧是通过总结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