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ID:21476128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_第1页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_第2页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_第3页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_第4页
资源描述:

《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在国外,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心理危机干预就已经备受重视,在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救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起一套较为成熟的心理干预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其社会影响。但总的看来,心理危机干预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探索在我国都处于起步阶段,缺少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应用机构,在世界上还处于中下水平。1突发灾害事件与心理应激地震、不明疾病爆发等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发生时,个体所处的紧急状态会表现出情绪、认知、行为活动等一系列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出现各种轻重不一的躯体症状,也可加重或诱发原有疾病,严重时产生意

2、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心理应激反应是人的身体对各种紧张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1]。1.1心理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因素;既有物理的,也有生理、心理的因素;还有社会文化等诸多综合因素。灾难是一种社会性应激源,而这种应激源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速度快、应激强度大等特点。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的时候,个体会陷入严重超负荷的心身紧张性反应状态中,机体内、外平衡被打破,从而出现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导致广泛的精神痛苦,同时影响人际交往、工作与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突发事件的威胁性、紧迫性、震撼性和后果不确定性,是造成个体心理应

3、激的根本原因[2]。1.2心理应激反应的表现心理应激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由于处理心理应激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对于大部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来说,应激反应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极端的影响。少数人的创伤状态会渗透进其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不仅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广泛的精神痛苦,同时影响工作与人际交往,可持续数年甚至延续终生,致使生活质量下降。灾难发生后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焦虑、分离障碍、乙醇、药物滥用、自伤、自杀等。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疑虑、悲伤、沮丧、忧郁、易怒、绝望、麻木、孤独、紧张

4、、烦躁、自责、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在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梗死感、肌肉紧张等。在情绪方面表现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在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在行为方面表现为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

5、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3]。1.3心理应激反应的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突发事件中人们心理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或休克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个体主要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其次是防御期或防御退缩期,由于灾害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会使用否认、退缩和回避手段进行合理化或不适当投射,对解决问题的应对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再次是解决期或适应期,此时能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并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心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

6、后是危机后期或成长期,多数人经历了灾害危机变得更成熟,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获得一定的积极应付技巧,但也有少数人消极应对而出现冲动行为、焦虑、抑郁、分离障碍、进食障碍、酒依赖或药物依赖,甚至自伤、自杀等。鉴于上述理论,可依时间先后,将心理应激反应分为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心因性反应、持久心因性反应三个阶段[4]。2心理危机的干预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很多研究和实例证明,在发生灾难性突发事件时,心理干预可起到缓解痛苦、调节情绪、塑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整合人际系统、鼓舞士气、引导正确态度、矫正社会行为等作用。有效的危

7、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现代意义的心理干预,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结合。就是要以人为本,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尊重。2.1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这是做好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措施。面对各种突发灾害事件,受害者如得不到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增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机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