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似性视角看微信语符

从象似性视角看微信语符

ID:21476605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从象似性视角看微信语符_第1页
从象似性视角看微信语符_第2页
从象似性视角看微信语符_第3页
从象似性视角看微信语符_第4页
从象似性视角看微信语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象似性视角看微信语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象似性视角看微信语符  摘要: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语言的象似性引起了认知语言学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在网络时代的推动下,微信因其强大的社交和公共服务功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微信语符”应运而生,成为语言学研究者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笔者将运用象似性的理论总结微信语符在交流手段、表达方式、表现形式、说话风格的象似性,通过声音、结构、图样的象似性分析人们在微信交往中的语言习惯。以此论证:语言符号和语言行为象似于人类认识方式、交往行为,象似性不会因为媒介的使用和发展而有所减损。  关键词:象似性;微信语符;声音象似性;结构象似性;图样象似性

2、;象似性减损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的受众群。它通过网络迅速发送语音消息、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支持多人群聊、提供公众号阅读和朋友圈分享状态等。而微信语符,是在使用微信这一软件中运用到的语言符号。传统的通讯方式诸如电话短信等仅限于声音符号或者文字符号,而微信语符中既有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也有非语言符号,比如图像、视频。人们使用微信,除了可以单独发送文字、声音、图片、视频,还可以组合使用“文字+表情”、“文字+图像”等多种符号。正因为微信语符能指范围的扩大,也使得不同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通过微信进

3、行交流,从而保证了微信受众群体的庞大。  一、语言符号象似性阐述  认知语言学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提出语言是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制约的。语言的构造实际上反映了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因而语言符号在人的认知作用下象似于现实世界,会有“象似度”[1]的区别,但绝不应该忽视和否定语言的象似性。  国外强调语言具有象似性的语言学家都是从语言的形式层与意义层之间的关系来看待语义与语音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2]。它是指语言的形式或内容(或者说,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有着非任意、有理据、可论证的一面。皮尔士在19世纪末率先提出象似性的概

4、念,同时他根据符号和它所指对象之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关系将符号划分为:“象似符”、“引得符”、“标识符”三种。皮尔士的符号象似性观念被后来的研究者继续扩展并深化,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Haiman,Haiman关于象似性的定义是:当某一语言表达式在外形、长度、复杂性以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上平行于这一表达式所编码的概念、经验或交际策略时,我们就说这一语言表达式具有象似性的性质[3]。  不同的学者对象似性划分原则有不同的看法和标准。Haiman把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分成两大类:成分相似与关系象似。在我国,自1988年许国璋教授将icon

5、icity在国内译成象似性之后,得到国内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沈家煊总结出了句法中“距离”、“顺序”、“数量”等象似原则;王寅也将象似性系统地分为六类:距离、?盗俊⑺承颉⒈昙恰⒒疤狻⒕涫剑徽琶粼蚪樯芰烁丛有浴⒍懒⑿浴⒋涡颉⒍猿啤⒅氐?、范畴化这六种象似动因。综上,笔者根据微信语符的特征将从声音象似性、结构象似性、图样象似性三个方面对微信语符加以阐述。  二、象似性视角下的微信语符  (一)微信语符特征  1.交流手段的多样性。微信除了可以通过传统的文字交流,还有许多其他的辅助语言手段。微信可以多人群聊,可以发送语音消息、图片视频,还可以

6、将上述交流手段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微信5.0版本中添加了“彩蛋”效果,即系统伴随客户端输入的特点关键词而自动产生的撒花效果[4]。输入“生日快乐”,界面立即会有蛋糕图样飘落。  2.表达方式的简洁明了。微信在国内第一个推出“语音对讲功能”,支持60秒以内的语音信息传送。通过语音使听话者直接体会到说话人的语气腔调、情感态度。人们使用较少的文字或者直接发语音的方式进行交流,是语言经济性的体现。马丁内将经济型原则概括为:“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人们有意无意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损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5]。微信特有的短小模式,在

7、微信对话中常常出现的缩略语,比如通过发音相似,用“886”表示“拜拜了”。  3.语言形式个性化。微信改变了传统媒介以文字为主的表达方式,符号的创意性使用和组合造就了语言形式的个性化。它利用谐音、缩略语、数字、英文、符号、表情等形式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语言,不但形象生动,而且轻松诙谐。微信用户自主选择搭配交流形式,充分利用微信软件提供的辅助语言。这些辅助语言的使用使得感情交流更为情景化,更确切地表达出说话者的情感态度。  4.说话风格口语化。除去拟声词和语气词,微信语符中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方言化和叠音化。人们在朋友圈分享的状态消息,虽然是

8、书面语形式,仍体现出了浓厚的口语化。句式短小,富含语气词和拟声词,“见字如面”来形容就再贴切不过了。正因如此,微信语符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其强大的感染力也更能够拉近使用者的心理距离。  (二)微信语符的声音象似性、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