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体会

慢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体会

ID:21482893

大小:67.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慢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体会_第1页
慢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体会_第2页
慢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慢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并进行比较。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包,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2结果68例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46例,男性38例,女性8例。无创通气时间4〜12d,平均住院日10do未接受治疗的患者22例,男性18例,女性4例,平均住院日17do治疗前后动脉pH值、PaO2、PaCO2的改变:见表1。应用无创呼吸机组和非应用组患者在治疗前,其动脉血pH值、PaO2、PaCO2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5>。应用组治疗Id后患者pH

2、值、PaO2开始升高(P<0.05,P<0.01),PaCO2开始下降(P<0101)◊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患者神志恢复正常,呼吸闲难改善,呼吸频率、心率正常或接近正常,持续SaO2在90%以上。非应用组治疗Id后PaO2、pH值无明显改善,仅PaO2开始升高(P<0105);治疗3d后,患者PaO2、PaCO2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P<0101,P<0105),非应用组pH值、PaO2、PaCO2缓解程度远不及应用组(P<0105,P&l

3、t;0101,P<0101)o3讨论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和纠正缺氧、C0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通过以上比较进一步证明无创正压通气能够及吋纠正患者缺氧、C02潴留,改善呼吸功能,0前无创机械通气己经普遍早期用于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疲劳和痰液引流不畅是COPD诱发呼吸衰竭两个主要原因,COPD急性加重期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存在使呼吸功耗增加,产生呼吸肌疲劳。无创通气可以通过正压通气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并提供外加的PE

4、EP来对抗PEEPi,从而缓解呼吸肌疲劳。因此痰液引流不是突出问题,而呼吸肌疲劳是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矛盾吋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最佳吋期[2],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及吋纠正患者缺氧、C02潴留,使得各组织器官受损程度减轻。同吋从我们的观察中发现,COPD急性加重期多半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分泌物的增多加重气道堵塞,同吋作为COPD主要人群的老年患者年老体衰,咯痰无力,更加重了缺氧和C02潴留,使病情进行性恶化。所以在积极控制感染畅通呼吸道的同吋,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迅速及吋纠正患者缺氧和

5、C02潴留,尽可能快地恢复各组织脏器的氧供,为药物进入体内发挥作用提供吋间,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H由于患者的症状早期得以控制,缓解其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氧耗,并为患者进一步配合治疗提供了保障。从临床观察中,我们还有几点体会:①住院患者一经确诊COPD伴呼吸衰竭,要早期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后,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导致死亡的危险性明显下降。②疲注意选择适合条件的病员如神志清醒合作治疗、鼻部面部无外伤、血流动力学稳定、无需人工气道

6、保护等,同时强调上机的适应证即中等程度呼吸困难、动用辅助呼吸肌、SP02<90%,RR>;25次/min、胸腹矛盾运动、pH<7135,PaC02>45mmHg成用时必须向患者解释该治疗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如何砬对/消除患者的恐惧感。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经鼻或者面罩实施全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允许短时间摘下鼻、面罩)。④具体应用嘱患者戴上鼻罩或面罩,固定于合适位置,接氧气管道(試流量5〜10L/min),调试初始参数:压力支持/压力控制(S/T)模式,呼吸频率16〜2

7、0次/min,常规吸气压力(IPAP)10cmH2O,呼气压力(EPAP)4cmH2O。将呼吸机管道与鼻或面罩相连,观察有无漏气,并加温湿化,再根据病情,随时调整IPAP和EPAP。调节通气参数,从低压逐渐上升至治疗水平,尽可能人机冋步,避免对抗。⑤治疗同时注意气道通畅,清醒患者鼓励拍背排痰,同时注意出入量平衡,气道湿化,以保证痰液稀释,以利排出。⑥临床应用中注意停止无创通气的指征:病情明显改善,吸氧(氧流量2〜3L/min)状态下,SaO2>90%,RR<25次/min或病情恶化SaO

8、2持续低于90%,RR>30次/min需行有创通气。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⑻:45324601[2]郭立恒.无创机械通气在并发呼吸衰竭中的意义[」].临床急诊杂志,2006,7(6):287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