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

ID:21486976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_第1页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_第2页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_第3页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_第4页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  摘要: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其冲击下,高校德育环境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建设高校德育环境顺应了隐性德育的发展趋势,符合了自媒体社会、高校育人及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要求,是当前德育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从X络媒体、媒体、数字电视媒体这三大新媒体类型入手来探究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路径是现实可行的。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德育环境  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高校德育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更为显著,环境的德育功能的发挥遇到了瓶颈。  由此,关注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适应新媒体时代

2、的德育环境,成为高校德育探寻的新发展路径,也成为提高德育质量的必要课题。  一、新媒体与高校德育环境  1.高校物质环境更加多样化  以往的物质环境建设比较注重文化性和生态性,取得了一定的德育效果。例如,教学楼里悬挂的名人警句振奋了大学生的精神,绿化的竹林陶冶了大学生的性情。然而,为了更加契合大学生的特点,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成为了物质环境建设的新要求,许多高校已经有所行动,设置了数字电视媒体、数字化显示屏等。  2.高校人际环境更加复杂化  人际环境是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会产生深刻的道德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人际交往不再局限于现实的环境,虚拟环境

3、中的交往成为了新趋势。但是虚拟环境使得交际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人际环境也表现出了民主化、自由化、个性化的倾向,展示出了德育环境的新气象。  3.高校知识环境更加丰富灵活  现在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X获得大量的德育知识和道德案例,德育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多样,甚至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媒体即时地查找信息。这些新变化反映了知识环境民主、开放、灵活的发展趋势。  4.高校德育管理环境更加民主透明  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一书中指出德育的基本因素是纪律精神,的确,虽然道德更主要的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力量,但是德育的进行是离不开外在的制度管理。在新媒体时代,高

4、校的德育管理不再囿于学校的管理层,学生对管理工作表现出热情,积极通过互联X等参与到德育活动的组织、策划中,这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新媒体时代建设高校德育环境的必要性  1.新媒体时代建设高校德育环境顺应了隐性德育的发展趋势  隐性德育是与显性德育相对的,指的是在有意或无意间,通过某种介质获得的道德熏陶、道德启示等。与显性德育相比较它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界限清晰的教育主客体,德育环境是有着隐性德育的功能的,是隐性德育发挥作用的重要介质,建设良好的高校德育环境为隐性德育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教育契机。此外,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参与性,信息的海量性,环境的虚拟性

5、等也从不同的方面增添了隐性德育发生的触点。  2.新媒体时代建设高校德育环境是自媒体社会的发展要求  普通大众的广泛参与使新媒体发展呈现出自媒体的趋势,博客、微博等都是自媒体的体现。一方面,道德教育对自媒体的社会形态开辟了其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自媒体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道德的规范作用,其中高校德育环境的熏陶作用更是为大学生融入自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大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加强了道德实践的开展。  3.新媒体时代建设高校德育环境是高校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  高校的主要职责是育人,其目标是成人成才。道德教育是高校最核心的职责,而

6、德育环境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德性的提升,有助于高校职能的全面实现。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德育环境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对高校德育职能的实现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其主要体现在:拓宽了德育的领域、开辟了德育的新空间、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增添了德育的实施途径  三、新媒体背景下建设高校德育环境的路径思考  1.用X络媒体建设高校德育环境  X络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是当前新媒体的最主要形式。大学生群体中X络媒体的用户非常多,根据NIC2013年发布的调查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中有95%以上都是X民。

7、因此,充分利用X络媒体来开展德育环境建设是契合大学生特征的。首先,高校应培育一批X络媒体德育人。现在,许多高校的德育人员都缺乏互联X的技术,即便是开通了德育X站、德育论坛、德育微博等,也不能很好地运用,使之成为形象工程。相反,具有互联X技术的人员却缺乏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这样一来,高校X络媒体的德育环境建设就缺失了专业的人员,X络媒体德育人的培育可以填补这一空白。其次,要加强师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是营造健康的X络环境,发挥互联X德育功能的要求,只有提供了互联X用户的素质,才能创造和谐的互联X环境。最后,要完善对X络媒体的管理机制。互联X中的色情、暴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