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版本传世

浅析《三国演义》版本传世

ID:21493156

大小:65.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浅析《三国演义》版本传世_第1页
浅析《三国演义》版本传世_第2页
浅析《三国演义》版本传世_第3页
浅析《三国演义》版本传世_第4页
浅析《三国演义》版本传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三国演义》版本传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三国演义》版本传世四川广安花桥中学校兰新华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其流传与存世、传木与原作,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有心人眼中都存在着疑虑和争论,《三国演义》就属这样。一、残叶的时代《三国志演义》现存的刊木以嘉靖壬午木为最早。在它之前,有没有更早的刊木?一一这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三国志演义》残叶的发现,有助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所谓“残叶”,指的是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某个明刊木《三国志演义》的残叶。此残叶保存于《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木之中。《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木八卷,共两册,其前后衬叶恰恰是《三国志演义》某个版木的残叶。怎样

2、判断此残叶的刊行年代呢?首先,可以确定,残叶所附存的《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木刊行于明代嘉靖八年。这就有了三种可能性。可能性一:现存《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木的装订并非原来的面貌,它经过了后人的重新装订。这里所说的“后人”,是指嘉靖之后的人。可能性二:现存《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木的装订并非原来的面貌,它经过了后人的重新装订。可能性二实际上派生于可能性一。可能性三:《陶渊明集》周显宗刊木的装订保持着原先的面貌。因此,残叶必然出于嘉靖元年至八年之间的某个《三国志演义》刊木,甚或是嘉靖元年之前的某个刊木。最早发现残叶的沈津认为,残叶

3、为成化、弘治年间刻木。魏安的看法和沈津略有不同。她一方面指出,残叶“虽然仅存五百余字,但从版式及字体来看,好像出于一个很早的刊木,其刊行年代很有可能是早于任何现存版木”;另一方面,她又说,“《三国演义》到嘉靖元年才有刊本问世,残叶大概是出于一个嘉靖间的刊本,可能就是嘉靖元年修髯子引原本或其直接子孙本”。关于残叶的刊行年代,我基本上同意沈津的判断。魏安还说,残叶“或许就是刘若愚所记录的经厂本”,“我认为上海残叶可能就是司礼监刊本的残叶”。张宗伟也说,“我同意魏安的推测:上海残叶所出的版本可能就是刘若愚记录的经厂本。”二

4、、残叶与嘉靖壬午本在嘉靖壬午本中,和残叶相对应的文字,处于卷三第九节。残叶和嘉靖壬午本的行款不同。残叶为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二字。而嘉靖壬午本为每半叶九行,每行十七字。这个差异是相当明显的。残叶有句读,嘉靖壬午本也有句读。但是,二者的句读不同。一共五个句读号。“上岭”二字之后是个读号,位于“岭”字和“却”字的中间。其他四个是句号,都在该字的右下侧。而嘉靖壬午本只有三个句号,没有读号:二者句读的不同,表明残叶既不是嘉靖壬午本的母本,也不是嘉靖壬午本的子本。当然,不能排除一种例外的情况:子本在抄录、翻刻母本的时候,文字

5、没有改动,句读却作了调整。残叶和嘉靖壬午本,不但行款不同,句读不同,文字也有不同。文字的不同,同样表明,残叶既不是嘉靖壬午本的母本,也不是嘉靖壬午本的子本。三、残叶与周闩校刊本以上说的是残叶和嘉靖壬午本的比较。周闩校刊本和嘉靖壬午本同属于一个版本系统。周闩校刊本和残叶之间有没有母本或子本的关系呢?周円校刊本现存三种:甲本、乙本和丙本。甲本是个残本,没有残叶那一节;丙本文字基本上和乙本相同,一一姑且不论。仅以周曰校刊本乙本与残叶作比较如下:在周曰校刊本中,和残叶相对应的文字处于卷二第九节。残叶和周円校刊本的行款不同。残

6、叶为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二字。而周円校刊本甲本为每半叶十三行,每行二十四字,乙本、丙本为每半叶十三行,每行二十六字。文字虽有出入,毕竟是细微的。这不妨碍残叶和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属于同一个版本系统。四、残叶与叶逢春刊本试再比勘残叶和叶逢春刊本的文字。叶逢春刊本和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不同。它们不属于同一个版本系统。因此,残叶和叶逢春刊本文字歧异的程度,要远远地大于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在叶逢春刊本中,和残叶相对应的文字处于卷二第五节。五、残叶与余象斗刊本余象斗刊本,甲本封面题“按鉴批点演义全像三国评林”,“桂云

7、馆余文台新绣”,并奋余象斗识语;卷首题“音释补遗按鉴演义全像批评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版心题“三国”、“三国志传”。书末有木记:“万历壬辰仲夏月,书林余氏双峰堂”。乙本卷首题“新刊京本校正演义全像三国志传评林”、“京本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版心题“全像三国评林”。和叶逢春刊本都属于闽刊本的行列。余象斗刊本的修订和出版都在叶逢春刊本之后。因此,它和残叶的关系比叶逢春刊本更为疏远。这从下列两个独异的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因此,存在着下述两种可能性一一可能性一:余象斗刊本的底本是叶逢春刊本。它沿袭了

8、底本的“交”字和“无处寻”三字,而把“每”臆改为“没”。可能性二:余象斗刊本的底本是残叶。无处寻”三字和叶逢春刊本相同,只是偶合。它重新组合了残叶的“没寻处”三字,又在其间添上了一个“无”字。但从总体来看,第二种可能性极小。六、“十二”与“十三”之谜在对残叶和嘉靖壬午本、周闩校刊本、叶逢春刊本、余象斗刊本的文字作比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