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照明系统设计研究

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照明系统设计研究

ID:21503333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照明系统设计研究_第1页
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照明系统设计研究_第2页
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照明系统设计研究_第3页
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照明系统设计研究_第4页
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照明系统设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照明系统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照明系统设计研究  一、校园照明的问题分析  1.分区无序。  对锡城多所中学校园的调查表明,“分区无序”的照明问题普遍存在。校园照明大多只分“有照明”和“无照明”两种,其中,教学区、生活区(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等)及连接两区的主要道路旁布置有路灯等照明设施,而运动区和其他区域并没有任何照明设施。  校园照明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师生夜间学习和生活的安全,提高校园各类室外设施设备的夜间使用率;同时也应与校园环境相结合,利用多种灯光技术来展现校园的夜间景观形象;考虑到“观星认星”的课程教学需

2、要,特定区域的灯光应被严格管制。因此,在中学校园施行“分区照明”非常必要。  2.亮度失控。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87)自1988年3月正式实施,至今已有近20年。“标准”的出台,在帮助学生辨识对象、预防近视和提高学习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时至今日,校园的户外照明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指导。大型探照灯产生的炫光污染、不恰当的垂直面照度导致的轮廓效应、设计不良的灯具形成的无效光溢出、不合适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引发的用户光入侵等问题,不仅在校园内而且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这

3、一方面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在人体健康、?又参锷?态平衡、天文观测等方面也有不良的影响。  3.品位不高。  校园照明的品位高低,首先看是否“绿色”。风光互补路灯,尤其是太阳能路灯具备清洁、安全、适用广、寿命长和免维护的特性,却是中学校园照明系统中的稀客;校园灯光控制系统是否智能,能否根据夜天光亮度的实时变化自动开启或关闭室外照明、调节路灯亮度,关乎节能大计。  其次看有无“文化”。校园夜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校园规划统筹设计。雕塑、壁画、广场、亭台、喷泉、河湖等重要的校园小品是否

4、能在夜间仍具有观赏、休憩、教育的功能,与校园照明设计紧密相关。  第三看“课程”体现。校园照明系统是重要的校本性课程资源,从路灯的布置、灯具的设计,到灯光小品的规划、控制系统的优化等各方面,都对学生有潜在的教育影响。倘若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吸引其参与照明系统相关的设置、优化工作,将能更好地体现“课程”意识,促进学生的兴趣发展。  二、生态校园的理论指导  1.生态校园。  生态校园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环境质量优良,物质、

5、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校园一般从景观、技术、教育和管理四个层次进行建设。建设以校园布局、道路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景观;利用以可再生能源、环保技术、循环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技术;开发渗透有生态规律、伦理和美学等相关理念的生态教育课程;健全以对环境友好的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管理体系。  生态校园的具体建设过程,不仅强调学校教职员工的规划与设计,而且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和改造作用。生态校园建设的意义,也不仅在于校园生

6、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且在于师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观的养成,及进一步的辐射和传播。  2.中学校园照明。  生态校园理念指导下的校园照明,应是采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布局合理、亮度适宜、品位健康,对环境友好的,能满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休闲需要的智能系统。  具体来讲,校园照明系统的建设应以生态规划为基础,充分考虑校园功能分区和绿植分布,使总体的校园照明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应以生态美学为参考,在满足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灯光技术满足师生的审美和

7、文化享受需要;应以生态技术为支撑,适当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供能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应以生态管理为保障,完善智能化的照明控制系统,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应以生态教育为动力,引导学生参与生态照明和生态校园的建设,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  三、天一中学建设实践  1.分区规划。  江苏省天一中学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图1),学校占地面积近500亩,在校师生约3000人。在“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文化圣园”“数字校园”的四园理念指导下,学校建设形成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校园农场”四

8、大功能分区,各分区间不仅有路网连接,而且有“映天湖”“植物园”“汇文广场”等生态景观和文化小品。  根据区域的功能不同,学校采取了不同的照明策略。教学区内部(中央广场区域)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夜间活动的主要场地,为满足户外活动的需要,需要在路灯的密度、亮度、位置和形式上综合产生较亮的照明效果。为此,学校安装了51组庭院灯(图2),每组含5盏灯泡。庭院灯的间距平均17米,杆高3.25米。顶部灯罩的设计有效防止了天向逸散光,四周透光玻璃的设计通过引导光线折射,一方面减少了向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