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污水管道沉井施工技术

浅议污水管道沉井施工技术

ID:21507709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浅议污水管道沉井施工技术_第1页
浅议污水管道沉井施工技术_第2页
浅议污水管道沉井施工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污水管道沉井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污水管道沉井施工技术刘小波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沉井既是基础,又是施工时的挡土和挡水围堰结构物,施工工艺简便,技术稳妥可靠,无需特殊专业设备,并可做成补偿性基础,避免过大沉降,保证基础稳定性。因此,在深基础或地下结构中应用较为广泛。木文以具体工程为例,探讨了污水管道沉井的施工技术,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关键词:沉井;施工一、沉井施工技术原理沉井基础是一个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从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采用混凝土封底并添塞井孔,使其成为建筑物的基础,沉井基础由于埋置深度可以很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有较大的承载面

2、积,能承受较大的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沉井既是基础,又是施工时的扔土和挡水的围堰结构物。施工工艺并不复杂。沉井施工顺序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一三通一平(地基处理)、开挖基坑、沉井制作、沉井下沉、沉井封底、封顶等主要施工工序,二、沉井制作沉井通常是在原位制作,可采用如下不同方法:1.垫木法先在场地上铺一层厚约0.5m的砂垫层(以方便抽取垫木)。在砂垫层上的刃脚处对称的铺设适当的垫木,再在垫木之间添实砂土,然后按照设计的尺寸立模、浇筑第一节底节沉井。2.无垫木法在均匀土层上,可采用无垫木法。浇筑一层与沉井井壁等厚的混凝土,代替垫木和砂垫层。浇的混凝土位于刃脚的下方,其作用是保证沉井

3、在制作过程中和开始下沉吋处于垂直方向。1.土模法如地基为均匀的粘性土。则可采用土模法制作沉井。土模法分两种,填土内模:即先用粘土、粉质粘土按照刃脚及隔墙的形状和尺汴分层填筑夯实,修整表面使之与设计相符。挖土内模:当地下水位底,土质较好时,可采用挖土内模。在刃脚部位,按照设计的尺寸,开挖基槽,以地基土作为天然模板。三、沉井施工工艺流程(7)井点降水施工方法①安装真空泵系统真空泵系统设置的位置,应尽量缩短集水总管最远点与真空泵的距离,集水罐进水管高度不得高于集水总管高度。为防止真空泵排、降水系统的故障而中断降水,应用机械设备,并设专人保养维修。②安装集水总管集水总管布置在井点立

4、管外侧,敷设高度与井点立管顶高相同,必须顺直,坡度为l‰左右,其最高点为真空泵、射流泵集水罐进U处。③组装井点管将井点实管与井点滤管组装成一个整体。井点滤管孔眼总面积不得小于立管的截面面积,骨架、滤网等均应仔细检查完好,并加保护。④沉设井点立管根据设计要求放出井点沉设位置。采用冲孔法施工。用多级离心泵将水加压至0.7MPa,经高压管送到水枪,水枪与套管相对固定,冲孔吋用卷扬机吊住水枪及管的上端,对准点位,垂直插入预先挖好的井点定位坑,并不断反复提升、下落。高压水通过水枪喷嘴将土冲切成孔,孔径大于40cm。当冲孔达到设计滤管底以下50cm以上吋,冲管停沉加冲片刻

5、,使底部泥浆随水流去,然后停止冲进,抽出水枪,按高度放下井点立管和滤管,井点立管应放在土孔中央。而后向套管内立管外灌注砂石滤料,边灌边插捣,灌至距地面约lm左右处停止,然后拔出套管,并用土封填上部土孔。每个真空泵系统抽吸的井点立管及集水总管位一组,每组中各个井点立管和滤管的长度应相等,且沉设深度应在一个平面上。沉设井点立管后,向孔内填充滤料吋,土孔中的水砬从井点立管内冒出,否则该点为死点,应拔出重新沉设。①观测井的设置每组井点系统应设置2组(每组3个)观测井。观测井的结构、设置深度及沉设方法与井点立管完全相同,每组观测井设置的位置应与井点立管的连线垂直。观测井管顶部应加盖,

6、以防落入杂物阻塞,井点降水期间每天都应观测,并作好水位观测记录,当发现异常吋,应及吋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五、结语沉井作为基坑支护方法,具有施工占地面积小、出土量少、施工简便、投资省、水平位移极小、安全保证率高等优点。本工程采用沉井法施工,保证了建设方的施工与生产同时进行,节省了可观的建设投资。参考文献:[1】郑先奇.强透水砂层深基坑开挖薄壁沉井支护施工技术,山西建筑,2010-10-01[2】张登峰.沉井施工技术在调压井松散覆盖层开挖中的应用,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02-25[3】闫建岗,闫黎民.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探讨,科技致富向导,2013-06-20[

7、4】龚晓南.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5】韦宏杰.浅谈软土地基中沉井施工技术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