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中的模糊性

浅谈语言中的模糊性

ID:2150795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语言中的模糊性_第1页
浅谈语言中的模糊性_第2页
浅谈语言中的模糊性_第3页
浅谈语言中的模糊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言中的模糊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言中的模糊性:语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模糊性在语音、语义、语法中大量存在。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  :H002:A:1002-7661(2011)07-009-01    一.语言具有模糊性  语言是一套复杂的符号系统。不同的符号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不同的意义。这个意义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的;可以是模糊的,也可以是确定的。就像常有人会提出“11等于几”一样,它可能等于3,等于2,等于1,或者什么也不等于。语言也是一样,他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也就是说“语言中某一语义的集合的边界是模糊的,有些个体既不完全不属于此集合又不完全

2、属于它。”  另外,由于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类社会的主体——人,会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而交流的过程中,人们会使用最简练,最方便的语言进行表述,因此人类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是完全精确的。也就是说,交流的需要使语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二.语言中的模糊性  1、语音中的模糊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也是语言符号的内容——语义的载体。语音中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音高、音强、音长的相对性上。汉语的各音素是凝聚为一团的,没有“拼”的痕迹,如汉语语音中“ou”的读音,“o”和“u”的发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我们说不清楚“o”和“u”在“ou”的读音中它们各自的音高、音强、音长有多高,多长,多强,“ou”的读音是象“o”的读音多一点,还是“u”的读音多一点,还是谁都不像。  2、语义中的模糊性。  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分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1)词的模糊性。  它与词语的外延有关,是由词义的外延适用界限的不确定性来体现的,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很大。就如徐通锵所言:字义或词义的模糊性是指它们概括反映的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颜色类词语、季节类词语、时间类词语表现的模糊性就比较明显。“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傍晚”;

4、“粉红、红、大红、橙红”;“春、夏、秋、冬”;“大、小;高、低”等等词语的意义就很难有明确的界限和范围。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这类词语的界限不明确,表现在外延的模糊性,而词语内涵的却具有固定性。  模糊中的相对精确。“红”是个模糊词语,当它与“卫兵”组合在一起,组成“红卫兵”时意义就相对精确了。“成人”、“学生”与“票”组成“成人票”、“学生票”时,其语义界限就相对精确了,因为他们会受到价格的限制,而价钱是确定的。  (2)语法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  语法意义是对语言事实的分类概括,或者说,是对语法功能所承担的语义的概括。因此

5、,语法范畴和语法规则均带有模糊界限。像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都是“时”,可什么时间才算过去,“现在”又是指哪一段时间。同样,对这段话:妈妈很生气,正要张口责问,猛然间看见爸爸两只攥紧的拳头在索索发抖,心中忽地明白了,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是一个句子?还是几个句子?总之,相对性、边界不明是模糊语义的本质。  可见,模糊性在语言中是大量存在的,是自然语言的一个明显特征。但是,石安石也指出,语言是有一定的模糊性,但不能走极端,说语言全是模糊的。我们在了解语言中的模糊性时,要特别注意,语言中外延的模糊也只集中在边缘成分上,中心成分一般都是

6、不模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