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变现在狂欢,而你在买单

知识变现在狂欢,而你在买单

ID:21510225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知识变现在狂欢,而你在买单_第1页
知识变现在狂欢,而你在买单_第2页
知识变现在狂欢,而你在买单_第3页
知识变现在狂欢,而你在买单_第4页
知识变现在狂欢,而你在买单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识变现在狂欢,而你在买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知识变现在狂欢,而你在买单我想尝试的,是分享一种思路,帮你握住更多的知识。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里,知识变现呈愈演愈烈之势。从种种偏线下的课程平台,到网易云课堂、怒马这种线上微课,再到在行、分答、专头、值乎、知乎live、得到APP,越来越多的角色加入进来,热闹非凡。谁是这场狂欢的最大受益者?鉴于平台都还没怎么分成,目前来看还是知识生产者——原来压箱底或免费分享的干货,突然之间就可以拿出来卖钱了,有些还能一份多卖,变现效率着实不低。那谁是这场狂欢的买单方?资本可能是一方面,但今天更想聊的,是参与

2、其中的学习者,付费知识的受众群体。如果你曾经参与其中,甚至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来充电,那么恐怕,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笔头这端的我,无从得知对面的你是何状况,若下面的推测(基于个人经验和同行交流)有错误或冒犯,也请别对号入座,挑顺眼的看吧。你可能是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正在为怎么选择行业而彷徨;也可能是初入职场的小菜鸟,膜拜大神的同时又想加速追赶;你还可能是工作数年的老朋友,正在为转型感到迷茫。但不管你身处于哪个阶段,你一定是最有危机感,最焦虑,挣扎得最努力的那一批人。且你越努力,为这场狂欢所

3、买的单,或许就越高昂。当然,就算买单再怎么高昂,如果仅仅是钱的事儿,咱们也没讨论的必要。只是据我的观察,咱们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止这些,甚至已经非常不合理,而好多人还后知后觉。这才是本次讨论存在的原因。01.我们在用什么买单?在我看来,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精力,和更重要的“可能性”。“精力”很好理解:你在吃饭的时候都不忘刷知乎,在看不了的时候要听得到或喜马拉雅的音频,周末的时候满城跑,只为听一场大牛的线下分享,或是约他1v1那么一两小时。你像个饥渴的大胃王,面对看起来不错的精神食粮总是抑制不住

4、地兴奋,抓住一切机会进食。精力或时间不足都没关系,你还要收藏起来readitlater,这跟“老板,打包”有啥区别?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你吃不了,还要兜着它走,直到找个时间集中清空。而这一切的行为和心理负担,都在无情收割你的精力。至于“可能性”,我是这么理解的:咱们寻求各种各样的知识输入,不管形式几何,本质都是“外求”。相对应的,咀嚼内化、自我反思、提炼的过程,就是“内修”。之后你也可能会对外界阐述自己的认知,或执行自己的想法,这是“外施”。如果外求过度,会影响你投入到内修、外施的可能性。为什么呢

5、?一、因为被挤占。你有限的精力,若过多分配在外求的活动中,自然在内修、外施方面就余额不足了,每天这么多知识要学,哪有时间一点点深入思考,还要对外讲?二、因为被满足。你不停地外求到新知的刺激,这种刺激提供了满足感,其他的事也就变得没那么着急了。《罗辑思维》里说的“知识瘫痪症”指的就类似这种,看得多了,反倒自觉满足不行动。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完全抛弃外求,那都变成没料加工了(即上图坐标里的原点)。甚至当你外求不足时,内修/外施的可能性都不是你的成本(即上图坐标里抛物线左侧)。02.怎么判断自己在左还是右

6、?可以利用下面这个知识的简易漏斗反思下:你外求来的知识,有多少可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干货”?其中又有多少你理解了?内化了多少?(注意理解和内化不一样,理解是你听懂我在讲什么,内化是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遍,甚至讲得更好)应用出来的知识有多少?转化成收益的又剩下多少?每一层都会有个损耗,也对应一个减少损耗的手段。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瓶颈更多在哪?若是缺外求,那你肯定在抛物线左侧;缺内修/外施,就是在右侧。我是这么替你盘算的:信息这么爆炸,文章看都看不过来,课也没法都上,不能说缺新知吧?除非你整天不学新

7、东西,那这种人我压根都不想提醒。有点基本的判断能力和搜索能力,找干货也不该成为瓶颈吧?那你说你缺什么?所以说,我判断你大概率是在抛物线的右侧,“可能性”是你为知识买单的最大成本。你不是不努力,你只是需要做些改变。03.改变的起点是看清知识知识生产环节不透明,难以甄别不管是以文章、音频还是面授等方式承载,知识的表面大多都是诚意十足,背后你不知道的东西多了去了。你不知道分享者的初衷是为了帮助他人还是捞点外快;你不知道这知识是亲身总结的还是东拼西凑的;你不知道他多重视这次分享,花了2周去定制还是20分

8、钟去翻旧货。而这一切,对该知识的含金量影响巨大。所以要知道,学习一份知识,其实是要承担风险的——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它是在教你套路,还是在套路你。你满怀期待的某场讲座,可能只是嘉宾的“去随便玩玩”,结果台上大失水准,你在心里翻了不知道多少白眼,就差喊主办方“换碟”了。即使生产很良心,也难保知识无错误每个人都无法全知全能,所以受现实或个人局限,得出的理论可能是有缺陷,甚至是错误的。关于“幸存者偏差”的二战段子你可能已经听过了:大家想知道战斗机最应该在哪些地方加固,以提升其防御力。有专家就提出判断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