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实现提质增效

依靠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实现提质增效

ID:21510284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依靠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实现提质增效_第1页
依靠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实现提质增效_第2页
依靠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实现提质增效_第3页
依靠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实现提质增效_第4页
依靠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实现提质增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依靠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实现提质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依靠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实现提质增效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的前身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染料、化肥、电石“三大化”为标志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建成投产,1998年上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载论文网/3/  吉林石化作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在这里诞生,建厂60多年来,先后为全国各地输送和培养各类人才6万多人,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超1000亿元,取得科研成果800多项,获得国家级荣誉100多项,为我国化学工

2、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发展成拥有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85万吨/年、燃料乙醇生产能力60万吨/年、总资产250亿元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  近年来,在内外部多种因素作用下,吉林石化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企业发展倍受影响。面对困难挑战,吉林石化干部员工不等不靠,苦练内功、精细管理、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连续三年大幅减亏,2016年一举扭亏为盈;2017年1-4月,炼化业务盈利14亿元,再创历史同期最好业绩。  一、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进

3、入“三期叠加”阶段,国内外石化产品市场需求严重下滑,石化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根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石化行业约有60%~70%的产品领域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过剩程度从30%~50%不等。但石化行业的产能过剩与煤炭、钢铁等行业的总量全面过剩不同,主要体现为结构性过剩,中低端产业过剩、高端产业不足,大路货产品过剩、特种产品短缺。在市场总需求萎缩、行业产能过剩的同时,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是民营资本不断投资建设新的炼油及化工装置,如大连市长兴岛、浙江舟山群岛,都有民营企业建设四千万吨以上规模炼厂的投产,加

4、剧了市场竞争。  吉林石化作为“一五”时期建设的典型老企业,国有企业的所有问题,在企业都有所体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市场竞争加剧,历史包袱重、社会负担大、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凸显。  一是经济总量相??较小。炼化业务受资源配置、产品结构、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导致产量大幅减少,经济效益下滑。以上市部分化工业务商品量为例,2007年为305万吨,2015年为228万吨,下降%,净减少77万吨。另外,非主营业务资产主要用于安置大量富余及下岗再就业人员,整体竞争能力差,对公司依赖

5、性强,制约了主业发展。  二是业务结构不合理。炼油一二次加工能力不匹配,炼油与化工不匹配,乙烯原料严重不足;乙烯、丙烯缺口大,丙酮、丁二烯、纯苯等基础原料需要大量外采。另外,化工主导品种少,通用料数量大,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低,抗风险能力弱;加之部分装置规模偏小、指标落后,部分装置和公用工程布局分散,导致能耗和生产成本高。  三是固定费用大。固定费用剔除人工成本,每年支出约35亿元,主要是折旧和修理费。2016年末,公司资产总额270亿元,发生折旧约20亿元;闲置及待报废资产原值、净值分别达到39亿元

6、和19亿元。公司现有炼化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装置130余套,相应的维修维护成本也比较高,正常年份修理费约8亿元。  四是人工成本高。作为老企业,吉林石化用工总量大、人工成本高。2007年以来,受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目前上市部分人工成本年均40亿元左右,与同行业规模相当的石化企业相比,人工成本负担重。  五是社会负担重。吉林石化矿区是国有企业办社会的历史产物,从业人员多、基础设施弱、运行费用不足等问题突出,“三供一业”移交难度大。同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每年维稳费用高。此外,年

7、税费支出超过13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5%以上。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发展的保证,是全体员工利益的源泉。作为中国石油的重要分公司、吉林市经济的主导产业,吉林石化承担着对国家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和中国石油自身发展做贡献的三重使命。唯有把握国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新一轮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大势,改革创新管理,提升质量效益,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竞争激烈、内部人工成本高、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可持续盈利和稳健发展目标。一场事关企业生存发展与员工根本利益的扭亏攻坚战由此打响。  二、

8、企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  2014年以来,吉林石化干部员工以强烈的危机意识,锁定扭亏为盈目标不动摇,依靠严细实快的科学管理、市场导向的结构调整、立足高端的技术创新、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和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创造了优异的经营管理业绩。  一是严细管理筑牢安全环保根基。安全环保是炼化企业的“天字号”工程。吉林石化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抓安全不松劲,抓效益不蛮干”,把落实安全环保责任作为根本,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包保联系点,各级干部深入现场抓安全。注重激励和约束相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