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误区

浅议新课改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误区

ID:2151211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浅议新课改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误区_第1页
浅议新课改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误区_第2页
浅议新课改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误区_第3页
浅议新课改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误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新课改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新课改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误区[摘 要]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或对新课改理解不到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教材处理、资源利用、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走进了一些误区。[关键词]新课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误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新课程无论从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或对新课改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走进了一些误区。误区

2、一:在教材处理上重视感性分析而忽视了理论深化新教材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是删减了传统教材中的理论性强、抽象、难以理解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或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是根据学生以往的直接经验能感知的。新教材内容的变化是为了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即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不断提高。新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即只对知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而是让学生通过感性材料的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进而对抽象理论的深刻理解。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的歪曲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感性分析的层次,而忽视理论的深化。误区二

3、:在资源利用上堆砌校外课程资源而忽视政治课教材资源新课程提出,教师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但如何积极开发,许多教师存在一些错觉和偏差。一方面一些教师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内容浮于表面、缺乏逻辑性、没有深度,甚至有的脱离教材甚至抛开教材,自己再耗费大量的精力另外寻找资料、事例,设计教学活动等。其实,教材中所呈现的一般都是专家们精心选取和设计的,具有较强的典型代表意义。我们千万不能顾此失彼,浪费了教材资源。另一方面对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把握和利用不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露出来的心理问题、思想上

4、出现的困惑,尤其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提法、争论时冲口而出的话语、师生合作探究时咄咄逼人的诘问等等,都是课堂上出现的稍纵即逝的亮点,都能够为我所用而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很多教师却拘泥于既定的教学设计,不注意或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导致可能是很有价值的资源白白流失。   误区三:在教学目标上片面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忽视了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目标。但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并非轻视知识目标。在处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落实知识目标的关系上,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

5、走向另一个极端。可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很多情境,开展了许多活动,提出了不少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情境活动、问题谈看法,谈体会,提建议等,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受到了情感的体验,深刻的启迪和生活的教育,而对基础知识则一带而过,缺乏挖掘和总结。   误区四:在教学手段上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新课程提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课件的许多功能也确实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交互性强和丰富的表现力等

6、优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未从实际需要出发,无视教学内容需要,盲目地使用多媒体,甚至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甚至干脆用多媒体替代了黑板与挂图,从而忽视了其他常规媒体的作用。事实上,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关键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如果说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给我们的政治课堂增添色彩,那么教师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情景中,.17.同样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课。误区五: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

7、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其实这是对课堂提问的误解。教师如何在展示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针对知识的“结节”,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巧妙设疑、适时提问,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和思维的潜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丰厚的土壤,这才是新课程对课堂提问的本质要求。教师反思政治课教学应该反问自己:在我的每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程度如何?哪些提问是毫无意义的?哪些设问在层次上是步步递进的?哪些在梯度上还需进一步改进?等等。否则,问题再精彩、设疑再有悬念,也只能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形式主义,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误区六:“旧瓶

8、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有的教师也主动参与新课改,但总是对学生的能力产生怀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