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ID:21512842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_第1页
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_第2页
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_第3页
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_第4页
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F127文献标识:A:1009-4202(2011)04-014-02  摘要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否协调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苏南地区产业机构和就业结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虽然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比较协调,但仍需继续优化二者的关系,最后本文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性    一、引言  对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早有研究。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可知,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第一产业的

2、发展与其资源水平相对应,可以吸收大量的初级劳动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GDP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的发展使得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剩余劳动力,从而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GDP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将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从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苏南地区工业化进程取得长足发展,就业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既有利于推

3、动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也有利于缩小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差异,统筹区域发展。因此本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一定的数据,对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  1.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苏南五市(南京、苏州、镇江、无锡、常州)2000年到2009年十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见表1:  2.结构偏离度指标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

4、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可以用结构偏离度来测度。用公式表示为: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与1的差,即结构偏离度=GDP的产业结构百分比/就业的产业结构百分比—1。  三、实证分析  1.苏南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工业化进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变了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产业结构将向第三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也相应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从总体上,三次产业构成符合苏南地区工业化进程,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第一产

5、业构成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按照西蒙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越大产业结构水平就越高,按照上图可以预见苏南地区产业结构正在向“三、二、一”格局演变。  由图2可以看出,总体上,三次产业就业构成也符合苏南地区工业化进程,也是“二、三、一”的格局;第一产业就业构成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就业构成有先升后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就业构成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随着苏南地区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第二、三产业将吸纳更多劳动力,同时高效农业的发

6、展将释放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则苏南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得以维持,可以预见苏南地区就业结构要向“三、二、一”格局演变。  2.结构偏离度分析  为了说明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本文引用产业结构偏离度来度量。结构偏离度取值的绝对值越小,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协调;结构偏离度为正数,说明产业增加值的份额大于就业份额;反之,产业增加值的份额小于就业份额。表2为苏南地区2000年到2009年的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由表2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除2009年为-0.72外,其余年份均在-0.79附近

7、,较高的负偏离度表明一产业就业份额远大于一产业增加值的份额,第一产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虽然苏南地区一产业从业人员绝对数呈总体下降趋势,大量劳动力已经转移到了二、三产业中,但随着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有更多的劳动力需要从第一产业中释放出来,同时,持续较长时间的较高值的负偏离度也表明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难度较大。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到了2009年已经下降到0.06;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有小幅波动,2005年达到了近十年的最低0.06,2009年是0.09。对比第二和第

8、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可以发现,两者都十分接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均衡状态,这是由于苏南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并逐渐达到工业化高级阶段的表现。  四、结论及建议  从总体上说,苏南地区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性缩小,协调性增强,人口与经济基本上呈现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