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机器鱼的实现及应用

水中机器鱼的实现及应用

ID:21513432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水中机器鱼的实现及应用_第1页
水中机器鱼的实现及应用_第2页
水中机器鱼的实现及应用_第3页
水中机器鱼的实现及应用_第4页
水中机器鱼的实现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中机器鱼的实现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中机器鱼的实现及应用  本文在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背景下,制作一个自主研发的具有创新设计的水中机器鱼系统。设计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力度逐年加强,保护海洋资源,为持续发展提供足够保障,仿真类机器人是在既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谐,又能够协助人类观察和监控自然的有效方式。本文讨论的水中机器鱼为水下探索提供一个平台,有效实现各类水下传感器的灵活安装拆卸,使其在一个稳定的系统上运行。鱼体采用?科模式,灵动性和高效性较好,主要包括K60芯片的控制核心、电源管理单元、舵机控制单元、传感器、串口通信模块等。  

2、【关键词】机器鱼分段设计升潜控制?科模式水下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对水体资源利用的重视,水下机器人承担越来越重的作用。由于水下工作和陆地上不一样,导致仅依靠人力难以有效进行开发利用,需要依靠机器人的帮助来实现。本文讨论的机器鱼是仿真型机器人,主要目的是用于对环境的探查和检测。机器鱼采用?科模式,即类似于鲤鱼等?科的鱼类运动的方式,通过尾部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通过胸鳍的角度调整实现在水下平稳运动。采用仿真机器人对大自然的探索,既不影响大自然的魅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机器鱼主要作为一个平台,具有较强的安装和拆卸传感器的能力,安装配

3、套的传感器,可以提高其使用的范围。  1机械结构设计  鱼头使用透明亚力克半球罩安装摄像头、光电开关等传感器,通过中空胶管与鱼体中间主控部分连接。鱼体中间部分由直径8厘米的亚克力管切割而成,主要安放控制电路、电池和两个舵机(控制胸鳍)。鱼尾动力结构类似于机器臂,由三个金属舵机组组成,外部由亚克力骨架支撑,包覆弹性橡胶皮。  外部满足流体力学优化效果,整体呈现流线型,在水下能够很好的减少阻力,提高运行效率。各个部分的连接使用弹性电子密封胶完成,保证在水下的防水性,为电子器件提供良好环境。如图1所示。  2主要硬件介绍  2.1电源  由5500M

4、AH的3S锂电池供电,利用三个稳压电路为各个元件提供电源。调压芯片:LM2941S(12V可调压),LM2940(5V稳压),SPX1117(3.3V稳压)。  2.2舵机  35公斤金属舵机,空载下能够实现0.11秒旋转60度。  19公斤防水舵机,空载下能够实现0.10秒旋转60度。  2.3陀螺仪、加速度、磁力计传感器  使用GY953模块,该模块综合了陀螺仪、加速度、磁力计可以直接输出欧拉角,也可以对原始数据输出。内置STM32芯片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数据,与外部使用IIC和串口协议进行通讯,串口通讯能达到100HZ的速度,能够满足主控对

5、数据接收的要求。  2.4主控芯片  使用K60系列芯片,外围模块丰富,处理速度极快,能够有效的扩展传感器的使用,极大的丰富了软件控制的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K60最小系统板,各个模块接口连接如图2所示。  3软件思路和功能实现  3.1运动原理  水中机器鱼的外形是模仿?科鱼的造型,整个鱼体呈现流线型。所有的控制和转向使用五个舵机,用于提供驱动力和转向力。基本运动包括:直行、上升、下潜、左转、右转。三个舵机控制尾部,通过模仿鱼S形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和转弯时候的偏向力;两个舵机控制胸鳍,通过上下摆动角度的改变来控制机器鱼的水平平衡和上下潜

6、的姿态调整。  3.2控制方式  基本运动通过k60主控编程控制舵机,通过GY953传感器进行姿态检测反馈到K60主控,根据反馈控制舵机角度进行调整,保持水中机器鱼在水下平稳运动。  自主控制:编程设计预设路线,通过运动过程中GPS位置定位比较,或者使用光电传感器检测水域边缘和水中障碍物,实现自动避障,实现较大水域的自动巡游。  遥控控制:通过无线串口与k60芯片通讯,进入遥控模式,在保持基本运动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机器鱼跳出自主路线,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  3.3编程思路(程序流图如图3)  首先估算舵机在摆动时会对机器鱼的各个方向会产生多大的

7、力。尾部易产生水平偏移的力,导致主体部分左右摇摆而并非笔直前进,同时产生一定的倾斜力造成游动时左右倾斜。两个胸鳍单独控制能在垂直方向和倾斜角度有力的影响。所以利用相互作用力进行一定的抵消。尾部的三个舵机相互间可以一定程度抵消水平力,两个胸鳍可以抵消尾部带来的倾斜力。然后将计算的舵机角度编程写入主控中,但是由于估算过程和实际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在速度不一样的时候,受力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通过GY953进行姿态解算,根据实际情况反馈到主控再进行舵机角度调整。  自主巡游过程中使用简单的路径规划方案。对于小湖小河,设定多次90度角转,最前方的光电传

8、感器检测到障碍或者岸边时就转90度,行进半米后再向刚才同样方向再转90度,呈现出类似走“方波”效果。在实现需求次数的往复巡游后又以相反方式继续,如此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