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

ID:21520282

大小:6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_第1页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_第2页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_第3页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_第4页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教育,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应对策略[原]教师职业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生动、变化着的学生个体。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鲜明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我们的工作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当我们对工作的对象有了深刻的了解后,育人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教师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就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面言,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其心理特征及教育应对策略总述如下: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应对策略:小学生的脑还没有发育成熟

2、,兴奋和抑制系统还不够协调,因此他们在注意、情绪、抑制等方面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1)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2)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些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他们的注意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而不能提出他们能力不及的要求。有些教师在学生一入学就要求学生上课时安安静静地听课,认为这样才算是遵守纪律,这样的要求是不

3、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3)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强烈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动机和日常行为。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很容易大喜大悲,缺乏控制。比如,他们受到表扬立即兴高采烈,挨了批评则马上情绪低落,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注意方式,关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积极情绪实现对儿童学习的促进作用。我们有很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习惯于课前处理班级问题,然后再讲课,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问题,一是浪费了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二是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影响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4)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

4、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地坚持。因此,教师要求小学生做需要长久意志努力的事情时,最好能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这样既避免学生觉得枯燥、不好完成,又可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提高他们的参与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需要学生自觉坚持的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坚持性。第7页共7页五佳教育联系

5、电话:180847187525+教育,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2、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应对策略: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又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过渡性、闭锁性、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1)中学生的大脑额叶尚未发育成熟,执行控制能力不足,容易情绪化,并且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加工信息多使用情绪通路,这些都决定了青少年的脑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自身情绪、而非逻辑本身的支配。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避免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强烈冲突的行为,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当众批评讽刺、体罚学生的行为。同时,在平时的教育

6、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2)青春期大脑前额叶的急速发育使得青少年容易将问题过度复杂化,将社会理想化并且言行不一。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学生很敏感、很容易胡思乱想,老师和同学的一点小的行为变化可能就会引起他们各种猜测,并随之引发喜悦、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状态。还有一种让教师无所适从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对所有的道理都很明白,对别人的要求也很高,认为别人都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一遇到不良现象就十分愤怒,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高,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老师们有的时候会特别气愤,认为他们是明知故犯,是故意跟老师作

7、对。其实这种言行不一、对己宽松、对人严格的现象是受青春期脑认知加工特点影响的。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不能因此给学生扣上表里不一、品行不良的帽子,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教育活动,既不能只重复讲道理,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抵抗心理,也不能认定学生已经懂得道理了,就跳过这个环节,直接对他们提出行为要求,而是要把重点落在认知和行为的联系上,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出言行一致、品行兼优的学生。(3)中学生既容易被新异刺激吸引,又渴望组织的归属感。我们应该考虑青少年在智力、情绪、社会性发展上的多种需求,把学校建设成安全、支持性的社会型组织,满足青少年的社会渴求,避

8、免学生因为冲动性强、抑制力弱、追求新异刺激而吸烟、酗酒、网瘾、吸毒等不良行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一方面要注意与学生加强沟通,形成和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