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

ID:21530066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_第1页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_第2页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_第3页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_第4页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  智能建筑中线缆密布、系统设备繁多,微电子装备复杂,且防护能力单簿,为保证系统、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必须采取专门、特殊的措施加以保护,而防雷、接地、抗干扰则是重要的、必备的、有效的保护手段,以下仅就此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1、智能建筑的防雷  对于智能化系统而言,除雷电直击外,较具破坏作用的是二次效应,由于雷电具有高电位、大冲流、瞬时性的特点,强大的闪电产生静电场、交变电磁场和电磁辐射、雷电波侵入

2、、地电位反击等,雷电电磁脉冲LEMP影响。由于雷电流变化梯度大,能产生强大的变电磁场,使周围的金属物产生感应电势和感应电流。一方面严重地干扰无线、有线通讯;另一方面,一旦侵入微电子设备的信号入口,将使器件被击穿、烧毁,从而使网络瘫痪,设备报废。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指出:雷电是高科技的天敌。由于电子设备的防护能力较弱,敏感的电子设备其所能承受的能量较多只达毫焦耳级,而雷击释放的能量达到数百兆焦耳,能量差别相当悬殊,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1)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功能、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按防雷要

3、求,将建筑物的防雷分为三类。对各类建筑物的避雷措施,防雷规范GB50057-94中已规定了相应要求;  (2)天线防雷设施:天线装设在建筑物屋顶,须与屋面上的防雷接地装置连在一起,且连接点不得少于两处。如天线的突出部分超出大楼的防雷防护范围之外,应装设独立的避雷针,并应与天线避雷接地装置可靠连接。为综合防雷,天线宜装设天线馈线系统避雷器;  (3)进出建筑物管、线、缆的防雷: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电缆、引入线应在进出处与大楼防雷接地装置相连;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口处,将电源金属外皮、钢套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4、。如电缆转换成架空线,应在转换处装置避雷器;  (4)对于信息系统的保护:应分级保护,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性及不同部位分别对待,妥善处理;  (5)对电源系统的保护:应用电子避雷器进行分级保护,从高压柜、低压柜、主配电箱、分配电箱逐级保护,把雷电过电压降到设备能够承受的水平;  (6)对电子设备的保护:从分析雷电脉冲LEMP袭击电子设备的不同途径来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雷电能量作用于电子设备相连的各种导线上,形成雷电波、感应过电压沿导线侵入电子设备,包括配电线、信号线、天馈线等;雷电能量直接耦合作用于电子元件

5、上,造成元器件误动作和损坏;通过地电位反击,损坏设备的元件,损坏导线、器件的绝缘材料。可采取的措施有:对系统设备实行等电位联结;实行穿金属管敷线,加强屏蔽、减少感应效应;实行设备屏蔽、机房屏蔽、建筑物屏蔽;加装电子避雷器,限制侵入电子设备的雷电过电压的幅值。  根据历史统计分析资料,在雷击损坏设备的事故中,有70%以上是从供电线路侵入的。因此,对电源供电线路实施多级防雷是电子设备及整个系统防雷的重要环节。电源避雷器目前主要采用压敏电阻防雷。  2、智能建筑的接地  接地问题是强电、弱电、智能化系统带有普遍性的

6、问题。接地按作用可分为功能性接地和保护性接地两大类。  功能性接地有:系统接地、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屏蔽接地;  保护性接地有: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静电接地、重复接地等。  建筑物的接地按连接方式又可分为独立接地和联合接地。  (1)独立接地是把直流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分开设置。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来自地线的干扰源。这是根据电子计算机设备要求独立接地或通信系统要求单独接地而采取的接地措施。  为避免不同系统接地而引入不同电位,导致人身和设备事故,根据规范要求,各接地系统的距离必须大于20m,且它们的

7、接地极与地线之间要保持绝缘,绝缘电阻应在2MΩ以上,接地电阻小于4Ω。  (2)联合接地是将各种接地通过接地线连接在同一接地装置上。  一般地,除特殊情况外,一个建筑物只能存在一个接地系统,以免引入不同电位而导致人身和设备事故。因此,智能建筑中的智能系统设备如无特殊要求,建筑物接地应采取联合接地。  3、智能建筑的抗干扰  在建筑物建筑群以外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内部设备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电磁干扰,电磁干扰将会使智能化系统设备产生误码、错码,产生误动作;使信号系统受到污染、产生噪声。强大的脉冲干扰还会导致电子器件

8、、设备的损坏;在实际工作中,使设备性能下降、无法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净化建筑物电磁环境,防止杂散电磁波干扰以及提高建筑物内系统和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抗干扰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在采用适当的抗干扰措施及方法前,首先必须分析干扰源,了解干扰产生的原因及干扰的传播途径。  3.1、干扰源的产生  (1)广播、通信、雷达、导航发射设备的信号频谱。这些设备的发射功率很大,它的基波可以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