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旅游产品开发探究

心理旅游产品开发探究

ID:21534123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2

心理旅游产品开发探究_第1页
心理旅游产品开发探究_第2页
心理旅游产品开发探究_第3页
心理旅游产品开发探究_第4页
心理旅游产品开发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旅游产品开发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旅游产品开发探究码]A[]10084738(2012)04005304  随着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显著增大,对人们的适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内心宁静与和谐往往被打破。在这种情形下,人们总是试图寻求有效的心理调适方式,提升适应能力,获得内心安宁,提高生活品质,增进社会和谐。休闲旅游和心理服务(包括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工作坊等)就是两种可用的重要方式。本文试图将心理服务项目融入休闲旅游之中,开创出一种广泛适用的全新的旅游服务产品——心理旅游,让人们不仅在游山玩水中体验到

2、美景带来的感官愉悦,又能感受到相应的心理服务带来的心灵成长,实现“身心快乐+心灵成长”的双重收获,以期推进旅游产业和心理服务共同发展,并为创建和谐社会探索新途径。  一、心理旅游的内涵  (一)心理旅游的缘起  2002年底,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杨霞,带着一批朋友,踏上了去江西婺源的路,揭开了心理旅游的大幕。在七天的行程中,一帮在喧嚣城市中迷失自我的人们从陌生到熟识到无话不谈,最后成立了名为“清心”的俱乐部,定时聚会,谈心。在这短短的一周当中,杨霞教授通过“工作与压力”等讲座,敏感性测试、自信心训练等游戏使队员们真正放掉了心理包袱,真正自由呼吸清新空气。2003年春节期间,杨霞教

3、授又带着壮大了不少的队伍,走进了武夷山。在旅游中,杨教授取消了一些纯知识性的讲座,放手让队员们在诸如“爬山比赛”等一些小组性质的活动当中去重新接纳身边的人,同时也让身边的人接纳。  据主持者杨霞教授介绍,参加他们旅游的队员都是在心理上有一定困扰的城市白领。他们拿着大把的钞票,但却无法感受到幸福。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丧失,挑剔、过分的完美主义思想让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正常地交往,丧失了必要的沟通和倾诉。他们在正常人面前非常封闭,即使面对心理医生也并不能完全放开。如何来帮助他们?杨教授说,她想到了自己非常喜爱的旅游。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在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群的交往当中重新认识和

4、找寻自我呢[1]?  这些围绕心理服务的旅游活动的成功开展,从此开启了一种新的旅游项目——心理旅游。“心理旅游,这是中国心理学提出的新概念,在美国还没有这样的说法。”美国执照心理医生张源侠博士这样说道[2]。  (二)心理旅游概念辨析  曹静(2004)认为,心理旅游是一种新兴事物,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针对旅游者本身心灵缺失部分,以帮助旅游者得到心理上的治疗,拥有健康心理素质为目的,加入包括心理调整、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开导难题等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旅游形式[3]。陈启新,雷国营,张耀武,覃军:心理旅游产品开发探究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25卷第4期  王

5、晓乐(2011)认为,心理旅游是以旅游活动为实施形式,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实施手段,以促进参与者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新型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4]。  以上观点都强调旅游者本身存在“心灵缺失”或“心理危机”,强调心理旅游的心理咨询及解决心理问题和干预心理危机的“治疗性”作用,属于障碍性咨询模式。所谓障碍性咨询模式,指为各种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对象提供心理援助、支持、干预、治疗,以消除咨询对象的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笔者认为,心理旅游的心理问题解决功能仅仅是心理旅游功能的很小一个方面,这种定位人为窄化了心理旅游的功能和服务对象——仅仅是心理问题者,导致心理旅游虽然在200

6、2年即已启动,但一直没有广阔的市场。其实,心理咨询还有面向社会大众的发展性咨询模式。国际心理学联合会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5]。发展性咨询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布洛克尔(D.Blocker)在《发展性咨询》一书中曾指出,发展性咨询关心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尤其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以便帮助个体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6]。  可见,发展性咨询以心理正常人为工作对象,主要关注恰当认知和健康人格以及危机预防这些心理健康的共性因素,更强调对心理健康者或无心码]A[]

7、10084738(2012)04005304  随着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显著增大,对人们的适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内心宁静与和谐往往被打破。在这种情形下,人们总是试图寻求有效的心理调适方式,提升适应能力,获得内心安宁,提高生活品质,增进社会和谐。休闲旅游和心理服务(包括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工作坊等)就是两种可用的重要方式。本文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