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

中国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

ID:21537499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中国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_第1页
中国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_第2页
中国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_第3页
中国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_第4页
中国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在植被碳储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分析研究,力图为未来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佐证。该文分别从森林、草地、园林、土壤等方面研究入手,分门别类的对各有关专家的研究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该文以横向分类比较的方法对现存的植被碳储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汇总,并结合自己在园林碳储量方面的研究,对各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植被;碳储量;分类;综述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随着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

2、水平的全面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世界各国积极倡导低碳经济,探讨碳储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抵消作用。《京都议定书》等相关文件的签署和相关会议的召开,为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许多学者也开始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各种植被碳储量的研究,可以找出有优势的物种,从而加强生物圈的固碳、保碳能力。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碳储量的重要性,相关文献也层出不穷。  本文通过对森林、草地、园林、土壤等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文献的分类汇总,  列举各方面研究的典型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以后的

3、研究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中国植被碳储量的分类研究  1、中国关于森林碳储量的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森林碳储量的研究方法和方向不尽相同。  很多学者都是使用“收获法”。即通过选取样地,实地收集,实验室烘干树木并测定,得到树木或者根系的生物量方法。袁渭阳(2009)等对人工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进行的研究、马炜(2010)等对长白山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刘刚(2010)等对东莞市不同的森林群落类型进行的调查等都是采用“收获法”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研究的。  另外一些学者则是直接对我国现有的的森林资源清查数

4、据利用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如李海奎(2011)等人利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不同的数学模型对森林的不同类型进行了数据分析;  由此可知,森林碳储量研究目前正趋向取样小范围,有针对性的研究,细分化等;且因为相关技术程度达不到,各个地区气候等其他条件的限制,造成计量差异等问题,多数研究学者采用参考数据,地区清查数据等,以完成研究。  2、中国关于草地碳储量的研究  目前,关于草地碳储量的研究较少,但是不同学者分别从草地种类,季节及草地退化程度等不同影响因素着手对草地碳储量进行了研究。  同样,草

5、地碳储量的研究者多数也采用实验室烘干测量的方法。如张凡(2010)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内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碳库中碳素储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分析;康文星(2010)等人对洞庭湖湿地草地的研究;马文红(2006)等估算内蒙古温带植被碳储量都是很好的例子。  其他方法如影子工程法和碳税法,在韩艳莉(2010)等人在以地处青藏高原黄河源区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对比研究高寒草地原生状态下严重退化状态下的碳储量季相变化的研究中,简要介绍了影子工程法①和碳税法②。  目前,对于草地碳储量的研究,数据源的

6、不够精确和估算方法的差异以及各地区气候环境的差异导致的参数差异对草地碳储量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总体而言,近年来,草地碳储量的研究也逐渐趋于区域化、具体化。  3、中国关于园林碳储量的研究  园林碳储量作为城市碳储量研究的重要方面,因为存在气候、周围环境、人口、湿润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差异,目前多数学者仍集中于计量方法等的探究。  很多学者利用构造模型的方法,如王瑞静(2010)等利用ArcGIS软件中随机布点的功能,采用分层布点的方法,在上海崇明岛有林地分布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中随机选取234个点,记录树种,

7、测量其胸径树高等进行研究;胡会峰(2006)等采用植被平均生物量方法来计算各种灌丛类型的碳储量。  近年来,不少高校也进行了相关的项目研究。例如江南大学在2011-2012年校级创新项目中以江南大学为例对城市园林碳储量的研究,分别通过生物量因子法和异速生长方程法等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反映出常绿植被在发挥碳汇作用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为园林绿化提出来宝贵的建议。  二、中国植被碳储量研究的现状  目前,关于陆地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研究非常多,包括国家或区域尺度的农田系统植被与土壤碳储量、草原系统的碳储量以及

8、土地利用变化对大气碳通量的影响等等。森林生态系统在林业上的研究尤为突出。但是单独就城市植被类型进行碳储量、碳源的研究极其稀少。最近几年学生及相关专家在对园林碳储量有了初步研究后,我们有了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掀起了新的研究热潮。  城市园林植被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其碳储量的精确估算不能照搬照抄林业或农业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必须考虑现有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管理实际和相关资料的欠缺,积极借鉴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碳储量功能作出科学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