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哲学思考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哲学思考

ID:21540216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2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哲学思考_第1页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哲学思考_第2页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哲学思考_第3页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哲学思考_第4页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哲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哲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哲学思考彭传华,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浙江以往学界对于王船山正统、道统、治统的思想关注不多,或认识不到位、有偏差。蔡方鹿对于中华道统思想有过系统详尽地阐述,然而对于王船山的道统思想却只字未提[1](P394-456);林安梧对此问题稍有涉及,认为(王船山)治统说之于以前的正统说着实有许多启蒙和进步的意义,但明显的治统说的根本格局仍然是家天下的。相较于黄梨洲的《明夷待访录》的《原君》,王船山的确是保守的,他并没省察到权力根源的究极问题。[2](P167)并将王船山此种理论纳入到他为其建构的人性史的理想中,未免牵强;王船山学术的扛鼎之作《王夫之评传》认为王船山关于

2、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的态度体现了他还受着旧的传统观念的严重束缚,表现出社会转型初期死的拖住了活的的思想特征,认为王船山囿于儒学传统而讲治统与道统的合一,与近代政体政教分离的精神迥异[3](P436)。上述似对王船山这一思想之价值与意义发掘不够,有评价偏低之嫌。鉴于此,笔者怀揣浅陋,尝试对这一问题重新加以探讨,以求救于方家。英国学者乔纳森沃尔夫在《政治哲学绪论》中开篇即说,政治哲学只需回答两个问题:谁得到了什么?以及谁说了算?(P167)此处合法性(legitmiacy)即是指民众对一种政治秩序加以认可的根据所在,统治秩序如果缺乏合法性理据,政权就会难以维系,官僚帝国体系亦会溃散。从战国直至明

3、代,统治者贯彻其统治所依靠的理据是什么,一直是这个时期的中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集中反映在正统论上。王船山正是在总结以往的正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一正统之说,不知其所自昉也王船山对正统论的反动正,即正朔和居正,指国家在时和空上的唯一合法地位。统,《说文》曰:统,纪也。《方言》曰:纪,绪也。《说文》曰:绪,丝端也。统纪、统绪,即丝端,引申为功业开端,有连续不断之特点,用以说明帝王在世代相继的系统中的位置。中国历史上的正统观念最早发源于远古中原诸夏与四夷的华夷之辨,形成内华夏、外夷狄的民族正统观念。尊王与攘夷一体两面,王不尊则夷难攘。尊王则要强调天命,于是以君权天授为基础的王权

4、正统成为正统观的核心内涵,表达君权天授天命观的历数、正朔等政治概念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尊王旗号集中反映出这种正统意识。民族正统与政治正统理念必然反映到文化思想上来,也必然需要文化思想来支持和传承,维护民族正统与政治正统的儒家思想文化便由此应运而生。最为著名的是战国时齐国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以及西汉董仲舒的三正三统说。不过,明清之际的大儒王船山却对儒家的正统说提出了质疑,他在《读通鉴论》卷末中开门见山地指出,所谓正统之说,实质上是小人、盗贼、夷狄等窃天位者义不相授受,而强相缀系以掩篡夺之迹的谬论。他说:论之不及正统者,何也?曰:正统之说,不知其所自昉也。自汉之亡,曹氏、司马氏乘之以窃天下。而为之名

5、曰禅。于是为之说曰:必有所承以为统,而后可以为天子。义不相授受,而强相缀系以掩篡夺之迹;抑假邹衍五德之邪说与刘歆历家之绪论,文其诐辞、要岂事理之实然哉![7](P1174)王船山认为这些说法是谬论,是不符合事理的。针对传统的正统论,尤其是朱熹的只天下为一,诸侯朝觏狱讼皆归,便是得正统[8](P2638)的论调,王船山一针见血地指出正统论乃是非君子之所齿的邪说:正统之论,始于五德。五德者,邹衍之邪说,以惑天下,而诬古帝王以征之,秦、汉因而袭之,大抵皆方士之言,非君子之所齿也。[7](P610)王船山尖锐地指出,以五德终始说为标志的正统论早已成了夷狄乱华、窃取华夏政权的借口:拓拔宏欲自跻于帝

6、王之列,而高闾欲承苻秦之火德,李彪欲承晋之水德,他们以五德终始说为窃取政权的理论武器,其实他们何德之有?勿论刘、石、慕容、苻氏不可以德言,司马氏狐媚以篡,而何德之称焉?因此,他坚决反对以五行生克作为常法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认为: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离而合之,合者不继离也;乱而治之,治者不继乱也。明于治乱合离之各有时,则奚有于五德之相禅,而取必于一统之相承哉![7](P610)汉代的刘歆为了弥补五德说的缺陷,于是在《世经》中提出了正闰说①。正闰说后来演变为以一统天下者为正,以偏居一隅者为闰的混一说。对于这种持正闰说和混一说的正统论,王船山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治乱合离者,天也;

7、合而治之者,人也。舍人而窥天,舍君天下之道而论一姓之兴亡,于是而有正闰之辨,但以混一者为主。故宋濂作史,以元为正,而乱大防,皆可托也。夫汉亡于献帝,唐亡于哀帝,明矣。延旁出之孤绪,以蜀汉系汉,黜魏、吴而使晋承之,犹之可也。然晋之篡立,又奚愈于魏、吴,而可继汉邪?[7](P611)混一说的逻辑正是鲁迅所批判的那种抢得了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9](P417)的逻辑。在王船山看来那种无论采取什么手段抢得天下、无论什么民族统治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