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ID:21541052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_第1页
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_第2页
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_第3页
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_第4页
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在比较文学中,形象是对异族的一种总体性看法。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西方文学里的中国形象的思考,发现一国的实力决定了自身形象。因此,通过坚持经济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中国梦,是改变中国形象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形象;西方文学;套语;中国特色  :I022:A:1006-723X(2013)06-0093-03  长期以来,西方文学中存在着一种特别的中国形象,这个形象或许与客观存在的中国实情不符,

2、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多数西方人(尤其是那些尚未深入接触过中国的西方人)。本文阐述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自身、反省自身,为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社会层面的内省。  一、形象的意义  中文里的形象一词,在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二是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1](P1289)从这两个含义来看,无论在哪种解释中,形象都包含着激发或引起人们感情或思想的功能。也就是说,无论某

3、个形象是来自于现实生活,还是来自于文艺作品,虽然媒介不同,但都会对他者起到作用。  这样的作用在比较文学中亦被重视。比较文学中所说的形象,多半指某个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意象,但这里的涵义是多元的: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总体印象,还是一种集体意象。[2](P2)显然,形象是一种主观感受,并非客观存在的,但就像定义所述,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感情。美国语言学家米尔曼帕里在研究《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时,就发现口述行文中存在着一个庞大却有限的口头联合体,他遂用套语(formula)这个术语来表示。[3]这种套语

4、,就像很多学者形容的,有着夸大的信仰、是一种停滞不前的、物恋的表现,还有滞定而虚幻的特点。[4]可见,在套语的影响下,人们对异族的人会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  要想在西方文学中,找出中国人的形象是什么,本身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为涉及中国人的西方文学可谓汗牛充栋,而每每刻画的形象又各不相同。不过,从上文的套语理念中,我们不难推知:在纷繁复杂的西方文学里,一定也存在着一个庞大却有限的口头联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中国人的总体形象,是可以归纳而出的。  从社会心理学来讲,比较文学的形象概念,就如同一种社会认

5、知:印象。而人们在形成印象的过程中,又很容易受到首因效应、刻板效应的影响。[5](P71~73)可见,借由西方文学来探讨中国形象,并思考如何改变此形象,对早日实现中国梦有着重大意义。  二、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从时间来看,中国形象在西方视域中并非一直凝固不变的。这个演变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美化时代、丑化年代和改观时代。  第一,美化时代。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整个东方世界在西方眼里都有着梦幻的色彩,因此,中国在西方文学中,是一种理想化、神化的形象。比如,公元前五世纪的阿里斯提亚斯,就在一首长诗中提到一种中国

6、古代的少数民族。当然,连这位本人的真实性至今都还是个问题,所以其失传的作品恐怕也难以令人完全信服。[2](P7~8)同时,在此时代的中国形象,通常被视为极其富足的国度。据说,在大名鼎鼎的《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很多人因为看到书里记载着中国富庶和文明,不仅感到荒诞,还劝马可波罗收回不当的言论。谁知,马可波罗回答说:我还没写下我所见到的一半呢。[6]从这个例子可见,当时的西方世界所持有的中国形象,是一种高度美化、甚至神话的。这种神话的热潮催生了哲人王(philosopherking)的形象,从孔子到康熙再到毛

7、泽东,都曾被多多少少地赋予过这样的形象。[4]  第二,丑化年代。大约在启蒙运动之后,由于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贸易上的关系,中国在西方的地位一落千丈。[2](P17~19)中国佬约翰(JohnChinaman)、异教徒中国佬(HeathenChinese)等形象渐渐加诸中国人,而且这些形象显然有着负面色彩,将中国人丑化、妖魔化。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付满楚(FuManchu),它是西方关于中国的套话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也是黄祸论思想的典型代表。[4]  第三,改观时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中国给

8、人的形象又是有别以往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一个崭新而富于正能量的中国人形象树立起来,这使得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发生了相应地改变。同时,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更多西方人可以进入我国,实地观察,对刻板化印象起到一定的消除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黄祸论、中国威胁论等把中国形象妖魔化的西方思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尤为泛滥还远远没有结束。[7](P57~59)可见,我们虽然处于一个形象正在改观的时代,但面临的挑战也同样是不小的。  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