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莺莺之苦

漫说莺莺之苦

ID:21545461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2

漫说莺莺之苦_第1页
漫说莺莺之苦_第2页
漫说莺莺之苦_第3页
漫说莺莺之苦_第4页
漫说莺莺之苦_第5页
资源描述:

《漫说莺莺之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漫说莺莺之苦  摘要:唐传奇《莺莺传》讲述的是一个时代与性格双重作用下的女性“自献”悲剧。通过梳理女主人公莺莺的感情的流变轨迹,揭示出莺莺之苦不仅仅限于“只见行动,不见心灵”的文本特点,同时更源于她清醒地认识并接受了传统两性文化中“男主女从”意识对其行为和内心的二重折磨与规范。  关键词:《莺莺传》;莺莺之苦;情理冲突;“男主女从”  唐传奇《莺莺传》讲述了一个时代与性格双重作用下的感情悲剧,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化悲为喜、化离为合的补恨情结,但由于《莺莺传》其自传性质,故事于男主人公张生的行为和心理方面展开,使得我们只能通过张生的眼睛看到莺莺的行动和情感态度变化

2、,而失却了对莺莺内心丰富世界的考察。在这样的一个悲剧中,莺莺的感情有着自己的流变轨迹,这也使莺莺的形象极具生命力,而不是概念化的“尤物”和“祸水”。从这个角度出发,莺莺遭际的苦楚和内心的隐痛就成为了本文探讨的重点,以“莺莺之苦”为中心,本文试图梳理莺莺心灵变化的文本表现脉络,同时分析莺莺不同阶段种种心理的缘由,从而揭示出背后更深层的心理文化根源。  一、知身苦之表,探心苦之里  所谓“所有性格学的研究,一直都是由外向内的”①,自文本可析,莺莺之苦分两重,这二重之苦以其遭际苦楚,也即“身苦”为表;内心痛苦,也即“心苦”为里。纵观文本,莺莺遭逢“兵乱-请宴-词挑-

3、佳期-赴京-返蒲-诀别-发书-求见”一系列事件,许身许心后仍见弃,其伤痛之深不言而喻,可连莺莺自己都感叹:“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这就让我们不得不从行为去探寻莺莺的内心,弄清其思维脉络。  (一)莺莺心理丰富性的展现开启于张生之出现  莺莺的心苦随着她人生际遇的变化有一个不断升级的层次性表现。遇见张生之前,依红娘语:“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可看出少女怀春的莺莺自有其可爱之处,她细腻而多感,苦于诗文中风花雪月,同时又充满了对大好时光下爱情的憧憬与想象,所以她对爱情有着最本真的朦胧渴求

4、;莺莺同张生一样,是个雅好诗文之人,从小接受的礼教节制使她有着贞慎自保的一面,出场时“常服?B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她不施粉黛的避嫌,心无杂念的赴席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同时她的美不光体现在“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的外表,亦体现于她端庄得体的娴静,外表与德行之美在皮犹在骨,也颇合乎“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之张生审美。少女莺莺此间朦胧“心苦”,便跃然于纸上,给人留下琢磨的空间。  莺莺自遇见张生,自是遇见爱情,但由此开始,挣扎与痛苦接踵而至,孤独与忧愁相伴相生:她在爱情迎拒中矛盾,欲海翻腾中沉沦,情理拉扯中不得解脱。情和理,爱和拒,不断撕扯着莺莺的

5、内心,莺莺在这二重矛盾中苦不堪言。  张生“一席间,几不自持”,“问其年纪”,“以词导之”,企图得佳人一应时,被报以“不对”的冷遇,使得张生只好“终席而罢”,因此有《春词》之挑,莺莺若是真不愿理会张生,大可言辞清楚地回绝,但这时她却以彩笺作《明月三五夜》之约,使用彩笺将这小女子的心思提示得再明显不过了,若是注意上了此人,必定是处处留心,体现在小处、细微处做文章的机心与巧意,这是女子再正常不过的心态,莺莺毕竟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的,在未遇到“性温貌,美风容”的张生之前,她被章句中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所动容,同时又善于写诗章,所以其情感的敏锐度也由此可见一斑。而词

6、挑的热切与私会的冷漠构成了巨大的反差,莺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大斥张生“不义、不详、不诚”;谈及自己,则满篇皆是“礼”,可谓不失“发乎情,止乎礼”的儒家道统了,言毕,翻然而逝,留下一个丈二摸不着头脑的张生,心存愧悔而羞愧绝望,就此作罢。正因为她是莺莺,所以她绝不愿意将名节轻觑,她第一次较大的心灵挣扎,结果却是违背自己真实情感的“责生”。据后来信中回忆:“婢仆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也可看出,莺莺的动情如暗火持续不断,而爱的发生就是不理会那些外在约束而径直燃烧的。  数夕的时间空白之后,莺莺做出了“自荐枕席”一举,看

7、似极为突兀,可是我们并不难发现,时间的空白对应的其实是莺莺心理的巨大动荡,其个中滋味,当然需要默默揣摩。她感到了疼痛,在心口下和大脑中挣扎,此时理智一直试图修缮和挽回局面;但疼痛抓心,野兽般撕扯着莺莺。正是因为莺莺极清楚张生是个对“礼义之责”羞愧难当以致绝望的人,所以她更心焦于爱情行将失落的恐惧,而这种爱情,正是在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去的隐忧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人重新用尽一切办法抓住它,于是莺莺“自荐”便又显得顺理成章。莺莺对张生的爱意,从她真正决定正视的瞬间和性联系到了一起,对于莺莺来说,许身便是许心,而在许身瞬间,她便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失当,

8、在礼教之中,她作为女子无法自由,而她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