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产品要“忘掉”技术.doc

数字教育产品要“忘掉”技术.doc

ID:21546138

大小:71.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数字教育产品要“忘掉”技术.doc_第1页
数字教育产品要“忘掉”技术.doc_第2页
数字教育产品要“忘掉”技术.doc_第3页
数字教育产品要“忘掉”技术.doc_第4页
数字教育产品要“忘掉”技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字教育产品要“忘掉”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字教育产品要“忘掉”技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化制造技术、新型交互媒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技术在教育逐步走向智能化的进程中似乎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部分学者甚至提出“技术将取代教师”的观点,陷入“唯技术论”的泥潭而不自知。然而,这种“雄心”在现实前却屡屡受挫。妄图以技术来革教育的命,结果却连教育的边都没碰着一一这正是“唯技术论”的尴尬之处。所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屮)主任、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宄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才反复告诫大家:在“互联网+”时代,要谨防为“互联网+”而“+”,

2、不要搞唯技术论、唯概念论。其实,人是技术的“造物主”,同时也是技术的“雇主”。如果教育的发展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教育就会受制于技术,教育注定为技术所“累”。所以,与其执着于用技术来改造教育,不如暂时“忘掉”技术,回归教育的本真,为技术的运用划一条边界。1技术的木质是服务,感觉不到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作者布莱恩?阿瑟说,“技术的本质就是对自然的编程,它是一种对现象的捕捉,并驾驭这些现象为人类服务。”任何一项技术,只有当它可以使人类更便捷、更高效、更舒适,或者使不可能变为可能时,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反之,如果一项技术让人

3、觉得繁琐、复杂、难受,它服务于人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不可能大范围普及。人类将技术加以组合、包装,形成各种各样的产品,正是为了让技术“无痕地”服务于人类,让人“忘掉”技术的存在而独享技术带来的福利。我们使用打火机时,不会想到钻木取火的艰辛,不需要理解打火机的原理;用手机打电话时,不需要明白语音如何真实地传递到千里之外;在淘宝购物时,不必懂得是什么样的技术支撑起了这么庞大的电商平台;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展示板书时,更不必深宂粉笔的制造运用了什么技术。数字教育产品同然有其特殊性,但教育同样有特殊性。仅就教师年龄而言,有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

4、年龄构成正朝着“更老”的方向发展。在2002〜2011年间,小学专任教师加权平均年龄从36.83岁上升为38.84岁,初中则从33.27岁上升为36.72岁,普通高中也进入“上升通道”,从3404岁上升到35.60岁。这一趋势在近年来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而年龄越大,人类对技术的理解和接受难度也普遍越大。尚且不说,我国教师重复低效的劳动负担之重简直已经无以复加。所以,数字教育产品冋样要避幵“炫技”的陷阱,将技术隐藏得越深越好,让产品越简洁易用越好。否则,如果技术操作门槛太高,需要经过大量培训,技术反倒会成为绊脚石。这是“忘掉”技术的第一层含

5、义:使用教育产品时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2技术与教育需耍深度融合,深度融合的基础是深度解剖我国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诸多政策文件和领导讲话中,都一以贯之地坚持一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也符合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实际上,解决问题的需要,才是推动人们重新结合现有技术,进而促进新一代技术出现的动力。深度融合,需要深度解剖。一方血是深度解剖教育,挖掘教育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另一方面要深度解剖技术,探索技术在哪些维度、多大程度上,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教育的真实需要。这场教育信息化运动,可以说是由技术发起、随后由行政力量介入推动的。而教育信息

6、化的主体一一教师和学生一一尚未大范围的参与其中,或者说参与的程度还很低,所以,来自教育的真实需求仍需深入挖掘。在教育的真实需求被挖掘之前,技术领域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通过相似名词的类比,用联想的方式把技术运用到教学产品屮,而忽略对名词闪涵的深刻剖析,结果在似是而非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语音识别技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语言类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公司开发了相关产品。然而深究之下,却会发现很大的问题。语音识别有容错性,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音色会冇差丼,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存在发音模糊、不准确、走调的情况,但语音识别技术会在一定的误差范闱内,将其

7、识别为同一个语音,判断为“正确”。从某种程度上说,语音识别是“求同”;而教育,是“求异”。教师辅导学生练习口语或者唱歌,会用心体会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声特点,进而指导他们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口音或嗓音;??不断发现其存在的细微不足,进而发展完善,精益求精,而不会说“差不多了,在误差范围内,不用练了”。语咅识别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滥用,是对教育需求的典型误解这是“忘掉”技术的第二层含义:放弃技术木位主义,把挖掘教育的真实需求作为运用技术的起点。3技术的服务对象是人,为人服务的前提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技术首先具有工具属性,作为连接人和外部世

8、界的媒介,可以说,技术是人体的延伸,使人的四肢和感觉器官功能更加强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也带有价值属性。正如斯塔迪梅尔所言,“那些设计、接收和维持技术的人的价值与世界观、聪明与愚蠢、倾向与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