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 

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 

ID:21546693

大小:70.7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2

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 _第1页
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 _第2页
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 _第3页
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 _第4页
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 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初探1.生态林业补偿的必要性生态林业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对水利工程蓄水、保水、防止泥沙淤积、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有巨大作用,对农牧业高产稳产起屏障作用。生态林业是特殊林业,生产周期长,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然而目前生态建设没有可靠资金来源,资金问题已成为公益林建设的最大难题。现行生态林的价值循环以及资金循环和周转是不完全的、不正常的,社会应付给他们应得的报酬,予以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符合现代林业论的要求。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其目的是发展现代生态经济生产力。生态林业的本质涵义是生态与经济

2、协调发展的林业,其本质特征是自然和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它包含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实现生态林资产化管理的前提。生态林之所以难以进行资产化管理,就在于生态林是以保护、控制、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种,由于生态功能具有外部公共性,生态功能很难在市场上交换流通,也就无法使生态效益与它的成本费用一营造生态林的成本费用配比起来,也就无法从市场角度进行保值、增值的资产化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符合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的要求。商品有价、服务收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可通过价格得到补偿;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等生态林应该得到

3、补偿。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产生的价值比它的直接经济效益高得多。如我国森林一年可蓄水及涵养水量约3470亿t,相当于我国水库总容量4660亿t的75%;每年减少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量约76.8亿t。由于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在无形中发挥作用的,这部分投资得不到收,给林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确立生态林业产业的独立地位,使它商品化、市场化,以及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资源价格体系、核算体系、税收体系、信贷政策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等,是解决林业经营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态林补偿政策的目的是把森林环境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森林物质资源核算

4、进行综合研究,提出国家实施方案,并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接轨,才能有效地解决林业持续问题。对生态林进行量化研究,在价值方面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核算方案来反应森林资源与森林环境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并作出适当补偿,可以为林业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2.生态林业补偿的客观依据2.1理论依据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任何商品必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有使用价值;三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消费,而是为了交换。生态林的培育过程中,凝结着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次是这些劳动产品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不同规格的用材和多种生态效

5、益和社会效益,森林的价值就是在培育和生产森林的过程中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态公益林并不具备交换条件,及生态公益林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换来提供生态功能,为社会服务。按照马克思对商品的定义,生态公益林并不是商品。但是国家为了维持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发展,通过政府行为对其进行价值补偿,即通过政府行为实现其社会价值完成了生态公益林的价值交换。在这一特殊情况下,生态公益林才成为特殊商品,西方学者称之为社会公共商品。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都能产生效益,关键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使人们对这些物品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因而森林生态功能不等于森林生态效益,只有被利用的生态

6、功能才能发挥效益。所以森林生态效益是森林生态功能为社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反应出来的,或者说,这种效益是由森林生态功能转化而来的。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研究林地的有偿使用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目前存在的级差地租。林地的肥沃程度和林地位置的差异,要求不断对林地进行追加投资,这种追加投资必然出现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二是仍然存在着形成级差地租的社会经济条件。土地的经营垄断,与林地的差异结合在一起时,级差林地收入就必然转化为级差地租。三是林地的绝对地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从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来源看,林业生产力水平仍大大低于工业,这表明,在同量定资产的情况下,林

7、业部门比工业部门能够更多地推动活劳动,创造更多的新价值,所以在林业资金的有机构成大大低于工业的条件下,林产品的价值必然大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其差额就是构成绝对地租实体的那部分超额利润;从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来看,目前仍然存在着林地所有权的垄断,并要求在经济上加以实现;从林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看,我国仍然存在着林地所有权的分离,这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前提。林地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对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研究还很少。林地虽属自然资源,它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应遵从自然资源价值决定基础的理论,尤其是土地资源价值决定基础的理论,但应有特殊性;应当从林地的社会经济关系

8、、林地的价值形成、林地的价值本质、形成条件以及价值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