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文学改良刍议》的策略

简论《文学改良刍议》的策略

ID:21547575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简论《文学改良刍议》的策略_第1页
简论《文学改良刍议》的策略_第2页
简论《文学改良刍议》的策略_第3页
简论《文学改良刍议》的策略_第4页
简论《文学改良刍议》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文学改良刍议》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论《文学改良刍议》的策略论及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的贡献,胡适先生的思想及论述常被提及,而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就是他的贡献之一。《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改变了中国文学根深蒂固的文言文模式,提倡使用白话文写作。一、胡适思想的胡适思想的形成是在进化论时代孕育而生的,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较多,即物类起于自然的选择,起于生存竞争里最适宜的种族的保存[1]。有了这样的思想,就不难理解胡适对白话文的积极提倡了,即在当下的中国文学发展环境下,最适宜的应当是白话文,而非文言文。胡适对他的思想方法有过这样的描述: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

2、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这两个人使我明了科学方法的性质与功用。[2]二、《文学改良刍议》的形成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文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宣扬科学与民主,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建立了伟大的功勋。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中收录着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正式宣言,这就是后来被陈独秀称为今日中国之雷音的《文学改良刍议》,其形成源于胡适在美求学

3、期间倡导文学革命时将其年来思虑观察所得总结成八条,即八事,后在陈独秀的建议下,将八事成文,便有了《文学改良刍议》[3]。《文学改良刍议》于1917年发表,八事的内容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其中,第一、二、四条是精神上之革命也,第三、五、六、七、八条是形式上革命也[4]。八事以旧文学为主要抨击对象,倡导新文学,为新文学的写作提供了指导。三、从现代意义的视角浅析八事首先,关于言之有物。关于物,胡适认为一方面指情

4、感,另一方面指思想。在情感层面,他认为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在思想层面,他认为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5]现在看来,胡适的总结是合情合理的。写作是思想的表达和观点的输出,文章或表达情感、或纪实、或歌颂、或批判均包含在情感和思想之中。作家写作旨在表达思想和情感,读者阅读旨在感受的思想情感,没了思想和情感,阅读将没有任何收获可言,而写作也不再必要。第二,关于摹仿古人。胡适先生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不主张对古人

5、进行摹仿。文学基于生活,也是对社会的反映,具有时代特性,文学的特点也与各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数千年的文学发展都是在各个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每时期不同的文学风格之所以能够形成就是由于该风格与该时代是相互吻合的。历史和社会是发展的,它既然能够走到今天,而不是停滞在古文明中,就说明过去的那一套是不适合的。所以反映社会的文学作品也应有新风格,这不仅是文学与社会的进化,更是文学思想与时俱进的表现。若是一味地延续仿古文学,必然会与时代相脱节,不仅无法形象的反映社会,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第三,关于文法。文法就是以文字、词语和句

6、子的编排组成的完整语句,也可以理解为文章的合理性组织。胡适觉得现在的诗人作家们往往不注意也不讲究文法的结构,尤其是骈文律诗者,他们往往为了追求格式上的工整而忽略内容,所形成的文章和诗都只是表面华丽,四处渲染,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这样的文章只是玩弄的辞藻游戏,对读者和社会没有任何积极的教导意义。在胡适看来,以骈文和律诗等为代表的古文是旧文化的代表,是腐败八股的文学,应当被中止。文章应当注重内容,以表达和易理解为重心,不能为了形式而脱离重心。第四,关于无病呻吟。人们写作常常借物抒情,用事物的特质来表达思想,这就给事物赋予

7、了太多的情感色彩。这样的写作手法本无争议,但是人们写作灵感的往往多悲而少喜,稍有萧条的景象就立刻浮想联翩,不将忧伤情爱做一番痛快淋漓的表达就难以释放,感慨成了文学的助产师,悲观主义太过严重。但是这些感慨都是无病呻吟,若真是家国陷于危难之中,感慨和牢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不能真正投身于拯救家国的第一线,也应为家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只是不断的重复问题却纹丝不动的人绝不是智者。胡适强烈的批判了文坛的悲观失望,要求文学宣扬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服劳报国的思想[6]。我们应该发展的是积极乐观的文学精神,唯有如此,文学的精神才能更好

8、地发扬。第五,关于滥调套语。胡适先生所谓务去滥调套语,就是希望人们所著文章的内容都来自于亲见亲闻亲身阅历,应该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态度[7]。那些不去摸索和感受,也不懂得创新的人,他们永远被那些滥调套语所限制,也必将被自己懒惰和缺乏亲身体验的本质所限制。现代文学的发展不是用几个生硬的词语来堆砌文章,而是提倡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去丰富文学,发展文学。第六,关于用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