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协同”照亮大众创新时代

“互联网+协同”照亮大众创新时代

ID:21549612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互联网+协同”照亮大众创新时代_第1页
“互联网+协同”照亮大众创新时代_第2页
“互联网+协同”照亮大众创新时代_第3页
“互联网+协同”照亮大众创新时代_第4页
“互联网+协同”照亮大众创新时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联网+协同”照亮大众创新时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互联网+协同”照亮大众创新时代  1973年,吴文峻出生在江西南昌,尚在襁褓中的他当然不知道那一年中国成功研制了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2015年,“互联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的吴文峻,已经有了深厚的计算机科学功底,是领域内可圈可点青年科学家。  从出生到成长,他间接或直接地见证着中国计算机事业由星火至燎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上,他谱写过历史,也创造着未来。奇妙的朋友  上世纪80年代,吴文峻还是青葱少年。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杂志是《航

2、空知识》”,或许是因为父亲在南航工作,耳濡目染之下,吴文峻对飞机、火箭十分感兴趣。直到后来,他听说了计算机。  30年前的中国,当然不像现在,孩子们刚会爬就已经抱着ipad不放。那时,中学里才会开设专门的“机房”,学生们要换鞋或者穿鞋套才能进机房。“我们在中学里用非常老的苹果机,还是字符界面的。”吴文峻说。然而,即使是这样简陋的条件,吴文峻和他的同学们还是非常开心。“课外小组的机器要好一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复杂的字符游戏,比如山羊走迷宫。”  少年吴文峻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世界,计算机就是他奇妙的朋友。这时,他开始在新闻上听到关于国

3、际象棋机器的消息。1997年,“深蓝”机曾以3.5:2.5的成绩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赢得了那场著名的人机大战。  即使距离那场历史性的人机大战还有年头,少年吴文峻依然眼前一亮――机器真的有智慧和思维,不是在科幻小说里,而是在现实中。他隐隐觉得新兴的计算机,在未来会大有作为。1990年夏天,他选择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  “北航有让本科生进实验室的传统,现在大二就可以了,我们那时候要到大三。”1993年,计算机学院的实验室还在逸夫楼里,吴文峻在那里遇到了李未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学

4、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位导师。  “最早的时候,他让我们做计算集群,后来又做海量信息系统,其实就是现在的大数据,只是当时还没有,大数据,这个词。”吴文峻对导师很是敬佩,“他有战略眼光,不仅关注自己的具体领域,还对整个计算机前沿保持着敏锐的感觉。现在回过头来看,他的很多想法,比主流的关注和兴起,至少要早5年。”  1994-2001年,吴文峻在李未门下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这7年,造就了他后来科研生涯中的性格,踏实与前瞻。多年后,回头看,吴文峻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折射着这种性格的光芒。年轻的心无所畏惧  2000年10月,美国芝加哥,一

5、个国际超级计算年会正在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年会上的亮点在于远程视频会议。阿岗实验室在芝加哥架设了一个协同环境,直接连线到地球这一端的中国北京。  同一个时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心楼里,吴文峻和他的伙伴们忙着做最后的检测和调试。  这是他博士期间,最重要的一份工作。1999年,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联合项目”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启动。吴文峻参与到高速网络典型应用部分的在线协同工作。  “以前的Internet都是调

6、制解调器连上网,大部分都是64K的‘猫’,太慢了。国家当时已经在投资做Internet2,并且通过清华大学,打通了与国外的Internet2连接环境。我们是最早在这个新环境里尝试做应用的一群人。”  新,所以难。正如吴文峻所说,那种简单的页面对视频和音频缺乏基本的支持,单从算法上就需要克服许多难题。更何况,那时的视频通话都是点对点进行的,也就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而远程会议视频,显然要从“面”上去连接,要实现几十个站点的实时协同环境,对本地带宽和计算处理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事实上,同时支持5。路以上多媒体流的大规模多媒体实时

7、协同应用,国内还没有人做过。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独立摸索多媒体软件,到与阿岗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问题接踵而至。对这群人来说,连会场布景的设置、摄像头的安排都要考虑周详。  美国与中国,12个小时左右的时差。阿岗实验室的研究者们忙到下午,吴文峻们就得折腾到凌晨。“到了凌晨三点多,终于和美国调通了,这是我们最高兴的。”  多年后,吴文峻把自己的工作形容为:写大量的代码、做大量的实验、了解网卡显卡等硬件特点,做一些底层的优化设计,充分挖掘机器可用的潜能……一连串问题下来,记者听得分外迷茫,吴文峻却觉得有问题是好事。  “科学研究

8、讲的是从问题出发,如果没问题就不用干了。在计算机中强调新东西,要探索新的内容,才有动力。工程就是这样,只要足够努力,不拘于某一点,不断尝试新的想法,最终会找到一条路径来克服研究上的问题。”  说完,他又笑着补充了一句:“而且,那时候年轻啊。”仿佛,在年轻人的理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