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实在践的历史终结

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实在践的历史终结

ID:21555599

大小:7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2

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实在践的历史终结_第1页
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实在践的历史终结_第2页
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实在践的历史终结_第3页
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实在践的历史终结_第4页
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实在践的历史终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实在践的历史终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实在践的历史终结内容提要: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学对传统公有制理论及其作了系统批评,分析了传统公有制在实践中的异化形式,阐述了现代公有制的基本内涵。本文的主要推论,是主张废除私人物品生产领域的公有制,扩张公共物品的公有制。本文结论现代经济学对公有制新题目究竟有什么看法?什么是传统的公有制?什么又是现代的公有制?本文通过系统先容、评论现代经济学的相关观点,对这些新题目作了回答,并产生了下述熟悉:1·传统公有制的弊端不在于公有制本身,而在于私人物品的公有制,即公有制形式和私人物品的结合;公道的、需要扩张的、并也是现代的公有制是公共物品的公有制。2&#

2、183;公共物品公有制的发展,更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应该体现为公众对公共物品的不断扩大的占有上。多少年来,中国理论界和意识形态控制者在公有制新题目上的失误,莫过于对公共物品公有制的忽视。3·在私人物品生产领域(一般也是竞争性领域)建立国家所有制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出路的。获取收益曾经是建立大量国有企业的目的,而诺斯教授发现,国家经常为了收益而进行无效的产权交易,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增长(菲吕博腾等,1972,207页)。4·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仍然是国有企业。现在改革的重点是“破产”和“重组”,应该再加一个“退出”,一定要加快国有企

3、业在竞争性领域的退出步伐,甚至在贸易银行领域、一部分基础产业领域也应该适当退出,把退出后留出的空间让给私人投资主体。5·中国正在发生社会大转变,对社会危机的担心是人们的共同心态。历史证实,在这样的时代里最轻易产生乌托邦主义,也最轻易对一切财产的公有制产生幻想。而诺斯对历史的探究证实,英国经济能成功地摆脱17世纪危机,可以直接地回因于逐渐形成的私有产权制度(1981,174页),这当然是针对私人物品而言的。要清醒地熟悉到,只要我们坚持公共物品公有制的条件,其他领域私有制的充分发展将使我们更有能力摆脱一切危机,并帮助我们强大起来。一·相关概念的内涵有

4、关公有制新题目的很多争论是由于人们对相关概念的内涵没有同一熟悉引起的。本文将按照大多数学者约定俗成的惯例来使用一些基本概念。约定俗成概念的内涵不能任意往“发展”,否则,人们无法相互交流,科学也无法发展。例如,“猫”这个概念不论怎么发展,也不能成为老鼠。当然,一旦有了新的科学发现,就需要创造和使用新的概念,但这种情况是未几见的。不理解这个道理经常引起无谓的争论。本文讲的私有制是指:财产权利的全部或一部分明确界定到个人,个人在享有财产权利时具有排他性,并可以自由转让权利,在转让时获取一定的收进;私有者之间还可以达成契约,建立起组织以在一定程度上替换他们之间的市场关系,但

5、在这个组织中,个人拥有退出权利,并在退出时保存自己的财产权利(Cheung,1987a)。这种组织奉行的原则还是私有制的原则。本文讲的公有制则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合作关系中(公有制总是存在于组织或合作关系中),财产权利没有界定到任何个人,而回属于一定的共同体或财产所有者之间的合作组织,任何人都无权排斥其他人使用财产,大家都可以为使用这一财产而进行自由地竞争;任何个人在退出共同体或合作组织时,他原享有的财产权利同时消失。在公有制产权结构中,没有排他性的使用权,没有转让权,在限定的情况下,不可能从使用公共财产中获取净收进(Cheung,1987a)。公有制的倡导者还以为在

6、这种产权结构中,每一个人权利都是同等的,但实践证实这只是纸面上的理想。本文所讲的传统公有制,是指类似我国建国后长期实际存在的、被以往正统意识形态指以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权结构形式。这种产权结构形式除了有一般公有制的主要特征外,还有其他几个不为人们所注重的特征:1·传统公有制在私人物品1生产领域建立公有产权,甚至在私人物品的消费领域干涉消费者权利。这个特征是最重要的。由于历史上存在过的公有产权,乃至现今一些国家的公有产权,一般只限定在公共物品1的生产或消费领域,而较少在私人物品生产领域建立公有产权。2·传统公有制的“理论”刻划和现实之间存在相当

7、差距,笔者把这种差距的产生称之为“异化”,这种异化是传统公有制得以存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原因。后文将对此进行专门讨论。3·传统公有制企业一般具有所谓“政企不分”的特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上级行政部分的经济计划指标作出布置,企业治理的目标约束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上级计划指标。企业不仅承担生产任务,还承担职工的社会保障任务和相当一部分公***品的供给任务。全社会不存在约束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机制。二·传统公有制理论的基本失误(一)人性假设的错误传统公有制理论以这样的哲学信仰为基础:社会没有抽象的人性,人性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的推论是:在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